《煤气与热力》年1期目次
推荐论文
水上LNG加注站市场预测的研究
刘志仁(江苏海企港华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摘要:对水上LNG加注站市场预测方法进行介绍,水上LNG加注站市场预测主要包括国家或流域的宏观市场需求预测以及针对具体项目的LNG加注需求预测。宏观市场需求预测又分为基于燃料替换的LNG加注需求预测和基于LNG燃料动力船舶规模的LNG加注需求预测。对每种预测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影响水上LNG加注站市场预测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能源价格对比和波动、能源转换费用和补贴、基础设施数量和布局)。给出基于燃料替换的国家宏观LNG加注市场预测实例,以及基于LNG燃料动力船舶规模的长江干线宏观LNG加注市场预测实例。关键词:水上LNG加注站;市场预测;燃料替代;LNG燃料动力船舶参考文献示例:刘志仁.水上LNG加注站市场预测的研究[J].煤气与热力,,40(1):B24-B28.四氢噻吩作LPG加臭剂的合理性分析
李乐1,解东来1,罗浩1,潘季荣1,梁金禄2(1.深圳中燃哈工大燃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2.北部湾大学,广西钦州)摘要:目前国内LPG瓶装气中普遍采用四氢噻吩作加臭剂,添加量为13~21mg/kg,理论分析可知,四氢噻吩与丙烷、正丁烷的饱和蒸气压相差太大,难以同LPG中的丙烷、正丁烷一同气化,该添加量会造成加臭剂在气相中的质量浓度不足,达不到警示效果。根据AspenPlus模拟软件模拟可知,要使LPG自然气化全过程中加臭剂的质量浓度达到19mg/m3的最小警示质量浓度,四氢噻吩的初始添加量需达到mg/kg,远高于目前常规添加量。对LPG气化过程中四氢噻吩质量浓度变化进行实验检测,发现四氢噻吩添加量为22.26mg/kg时,当瓶中LPG的气化率(钢瓶中气化燃烧的LPG质量与满瓶时LPG的质量之比)由0升高至91.26%时,气相LPG中四氢噻吩的质量浓度由0.18mg/m3增加到7.38mg/m3,但始终未能达到19mg/m3的最小警示质量浓度。四氢噻吩由于其饱和蒸气压低,不适合作为LPG的加臭剂,乙硫醇的饱和蒸气压远高于四氢噻吩,且臭味强烈,推荐使用乙硫醇作为LPG的加臭剂。关键词:LPG;加臭剂;四氢噻吩;自然气化参考文献示例:李乐,解东来,罗浩,等.四氢噻吩作LPG加臭剂的合理性分析[J].煤气与热力,,40(1):B17-B19.带余热回收的完全预混中餐炒菜灶试验研究
肖隆明,黄小美,臧子璇,赵镜,郑焱文,张陈诗(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摘要:对带有余热回收系统的完全预混中餐炒菜灶进行设计,将其作为试验对象,在额定热负荷30kW条件下,确定中餐炒菜灶的最佳过剩空气系数、最佳冷水质量流量及最佳排风机电压。试验研究热负荷对燃烧器热效率、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确定热负荷调节范围。中餐炒菜灶的总热效率分为燃烧器热效率、余热回收热效率。在额定热负荷(30kW)、冷水质量流量为6kg/min、排风机电压为3V条件下,燃烧器热效率随着过剩空气系数减小而增大,烟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体积分数均随过剩空气系数减小而增大。综合考虑相关标准对中餐炒菜灶烟气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的限值(0.1%)以及燃烧器热效率,过剩空气系数取1.。在额定热负荷、过剩空气系数为1.、排风机电压为3V条件下,余热回收热效率随冷水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由实测结果可知,换热器进出水温差随冷水质量流量的增大而降低。由于试验要求换热器进出水温差应控制在20℃左右,因此将冷水质量流量设定在5kg/min。在额定热负荷、过剩空气系数为1.、冷水质量流量为5kg/min条件下,中餐炒菜灶燃烧器热效率随排风机电压增大而减小。为保证燃烧器热效率,排风机电压取1V。在过剩空气系数为1.、冷水质量流量为5kg/min、排风机电压为1V条件下,燃烧器热效率随热负荷增大而减小,烟气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烟气中氮氧化物体积分数随热负荷增大而增大。热负荷在10.32~33.04kW范围内,燃烧器工作正常,无回火、无脱火、无明显黄焰,燃烧器热效率及污染物排放量均满足标准要求,中餐炒菜灶有较宽的热负荷调节范围。关键词:中餐炒菜灶;余热回收;完全预混;过剩空气系数;热效率;污染物排放量参考文献示例:肖隆明,黄小美,臧子璇,等.带余热回收的完全预混中餐炒菜灶试验研究[J].煤气与热力,,40(1):A29-A35,A42.金属纤维燃烧器表面燃烧模拟研究
朱荣俊,潘登,高晗,高乃平,朱彤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
摘要:对比模拟分析多孔板预混燃烧和含有多孔板的金属纤维表面燃烧过程的火焰结构和温度分布特征。燃烧过程采用EDC模型模拟,金属纤维层中的湍流过程采用P-dL湍流模型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多孔板预混燃烧方式,含多孔板的金属纤维表面燃烧方式的局部反应热释放率更低,火焰温度分布更均匀,最高温度更低。在金属纤维层中添加多孔介质阻力特性和多孔介质湍流模型可以使金属纤维燃烧器蓝焰状态下的工作特性模拟更准确。关键词:金属纤维燃烧器;预混燃烧;湍流模型;表面燃烧;模拟参考文献示例:朱荣俊,潘登,高晗,等.金属纤维燃烧器表面燃烧模拟研究[J].煤气与热力,,40(1):A36-A42.长输管道大温差供热回水温度的控制方案
王冠英,赵欣刚,周立彪,刘旭辰(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六设计研究院,天津301)摘要:针对某电厂热电联产项目中控制长距离输送供热管道回水温度的问题,提出3种供热系统方案:热力站吸收式换热机组供热系统、隔压换热站吸收式换热机组混水系统、隔压换热站吸收式换热机组热用户直供系统,在技术原理、实现难度、改造工程造价、运行费用以及运行难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筛选出更适合实际情况的隔压换热站吸收式换热机组热用户直供系统的方案,在满足供热需求的同时,解决长距离输送供热管道控制回水温度的问题。关键词:长距离输送管道;大温差供热;回水温度;吸收式换热机组;热用户直供参考文献示例:王冠英,赵欣刚,周立彪,等.长输管道大温差供热回水温度的控制方案[J].煤气与热力,,40(1):A01-A04.·热网·供冷管网·热力站·
复杂地形下长输供热管道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
赵宏
(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
摘要:阐述太古长输供热管道工程在施工阶段遇到的4个敷设问题(建设长距离供热隧道,直埋管道在复杂地形地貌下的敷设,汾河段钢桁架的敷设,中继能源站的建设),分析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利用BIM技术,对中继能源站内管子、管件的正确安装进行指导。
关键词:长输供热管道;BIM技术;供热隧道;钢桁架;隔压站
参考文献示例:赵宏.复杂地形下长输供热管道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J].煤气与热力,,40(1):A05-A10.
利用热电联供热源实现矿井井筒防冻的经济性
张雯雯1,王昱2,许国春2,于洪浩2,苏湛航2,马志骁2,郝悦2(1.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4;2.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研究院,天津304)摘要:提出利用热电联供热源,配合矿井空气加热机组制备热风,为井口送风,实现矿井井筒防冻(方案1)。结合工程实例,将方案1与方案2(采用电蒸汽锅炉,配套现状蒸汽管道和换热设备制备热风的井筒防冻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方案1的投资、供暖期运行费用均低于方案2,方案1的经济性更优。关键词:热电联供;矿井;井筒防冻参考文献示例:张雯雯,王昱,许国春,等.利用热电联供热源实现矿井井筒防冻的经济性[J].煤气与热力,,40(1):A11-A13.·建筑供暖·空调·通风·热环境·
相变蓄热地板回填材料的参数优选
庄孙歧1,洪斌1,杨健1,诸葛伟1,吴燕2(1.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江苏松能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摘要:针对采用相变蓄热地板(由保温层、回填层、找平层、装饰层组成)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房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将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室内温度变化幅度越小,变化周期越长,说明室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越平缓,室内温度的稳定性越好)、热水锅炉启停次数(越少越好)、热水锅炉启停间隔时间(在热水锅炉启停次数一定的前提下,启停间隔时间越短越好)作为指标,优选相变蓄热地板回填材料中相变微胶囊(相变材料为石蜡)的相变温度(15、20、30、35℃)、质量配比(相变微胶囊与水泥砂浆的质量比)。当室内温度由初始温度(3℃)随着热水锅炉的运行(提供50℃的热水)升至供暖室内设计温度(20℃),热水锅炉停止运行。但室内温度并没有随着热水锅炉的停止而迅速下降,而是继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再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相变蓄热地板的蓄热量在热水锅炉停止后进行了释放。回填材料的相变微胶囊与水泥砂浆的最佳质量比为1∶1,相变微胶囊的理想相变温度为30℃。关键词: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相变微胶囊;相变蓄热地板;相变温度;质量配比参考文献示例:庄孙歧,洪斌,杨健,等.相变蓄热地板回填材料的参数优选[J].煤气与热力,,40(1):A14-A17,A28.清洁能源用于农村燃煤替代适用性研究
周子洋1,刘学来1,李永安1,尹纲领2(1.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摘要:以山东农村住宅为对象,对空气源热泵、燃气供暖热水炉、太阳能辅助电加热供暖3种方案的污染物排放量和经济性进行比较。对于气源充足、对大气污染控制较为严格的地区,采用燃气供暖热水炉方案较为合适。在缺少气源、对污染物排放限制要求不高的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的供暖方案较为合适。太阳能辅助电加热方案不适用于农村燃煤替代工程中。关键词:煤改电;煤改气;太阳能利用;经济性;污染物排放参考文献示例:周子洋,刘学来,李永安,等.清洁能源用于农村燃煤替代适用性研究[J].煤气与热力,,40(1):A18-A21.·供热设备与材料·
水平异型管降膜蒸发器管外液膜流动数值模拟
王伟洁1,杨丽1、2、3,王宗伟1(1.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3.山东省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山东德州)摘要:通过Fluent6.3软件,模拟计算了5种换热管管型(圆管、扁管、椭圆管、滴形管和蛋形管)的降膜蒸发器的12排换热管管束管外成膜排数及液膜厚度。找到5种换热管管型中成膜效果最好的为蛋形管,针对蛋形管管束模拟了在蛋形管的管间距d=6.4mm条件下,制冷剂入口流速v在0.10~0.20m/s范围内时,蛋形管管外成膜排数及液膜厚度,以及在制冷剂入口流速v=0.15m/s条件下,蛋形管的管间距d在6.4~12.4mm范围内时,蛋形管管外成膜排数及液膜厚度,得到以下结论:在扁管、椭圆管、滴形管和蛋形管4种异型管中,蛋形管成膜的管排数最多。随着制冷剂入口流速的增大,蛋形管换热管外成膜的排数增大,液膜厚度也增加。蛋形管管束的管间距越大,蛋形管管外成膜的排数越少,液膜越薄。关键词:降膜蒸发器;异型管;数值模拟;液膜流动参考文献示例:王伟洁,杨丽,王宗伟.水平异型管降膜蒸发器管外液膜流动数值模拟[J].煤气与热力,,40(1):A22-A28.·燃气输配与储运·
补偿模糊神经网络在埋地管道重构的应用
秦硕,吴文林,何萌,候智强,韦永金(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摘要: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埋地钢质管道模型,模拟计算管道在不同影响因素(电压、埋深、管径、土壤电阻率以及破损半径)下的电位峰值和电位均值,得到组数据,以此构建了6输入(电压、埋深、管径、土壤电阻率、电位峰值以及电位均值)1输出(破损半径)的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探讨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中各因素对训练误差收敛的影响。对两种数据标准化方法(min-max标准化方法和x/max标准化方法)进行对比,发现采用x/max标准化方法对收敛更有效。当其他因素一定时,初始输入隶属函数宽度对训练误差存在一定的影响,其值为0.1时更有利于收敛,而初始输出隶属函数宽度对收敛没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神经网络的最优因素组合,对其进行了性能验证,输出破损半径与实际破损半径之间的相对误差在1%以下,表明该补偿模糊神经网络输出的数据能够反映实际情况。采用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输入6因素计算输出破损半径。在ANSYS中输入管径、管长、破损位置(实际检测中可以探测得到)、破损半径等信息,输出埋地钢质管道三维重构图,为检修人员是否进行开挖修复提供更详细的管道信息。关键词:ANSYS软件;埋地钢质管道;补偿模糊神经网络;MATLAB软件;三维重构参考文献示例:秦硕,吴文林,何萌,等.补偿模糊神经网络在埋地管道重构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40(1):B01-B05,B23.综合管廊燃气舱管道压力对泄漏的影响
李静毅1,王宝泉1,卢明2,上官士青1,苗雷强2(1.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摘要:针对长×宽×高为m×1.8m×2.2m的燃气舱(舱内布置DNmm燃气管,泄漏孔直径为10mm,方向竖直向上),在换气次数为6h-1条件下,对不同管道压力条件(管道压力1:4.0MPa,管道压力2:1.6MPa,管道压力3:0.4MPa,管道压力4:0.01MPa)下天然气的泄漏进行数值模拟。天然气的泄漏与管道压力关系密切,管道压力越高,相同泄漏时间内影响范围越大。泄漏发生后,4种管道压力条件下,泄漏孔正上方燃气舱顶部天然气体积分数迅速升高,且在1s内就达到1%。管道压力1条件下,该位置天然气体积分数3s达到5%。管道压力2条件下,该位置天然气体积分数5s达到5%。管道压力3条件下,该位置天然气体积分数15s达到5%。管道压力4条件下,该位置天然气体积分数不会达到5%,基本维持在3%左右。关键词:综合管廊;天然气舱;管道压力;泄漏参考文献示例:李静毅,王宝泉,卢明,等.综合管廊燃气舱管道压力对泄漏的影响[J].煤气与热力,,40(1):B06-B09.高压管网天然气压力能利用系统技术经济性
罗涛,田晓江,刘敏,何智辉,徐红军,王锦帆(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摘要:某座大型调压站,紧邻港口、海鲜市场及冷链物流集散地,在原调压支路、天然气压缩支路的基础上增设天然气膨胀发电支路、制冰支路,利用天然气压力能发电、制冰,除满足厂站自身用电需求外,还提供海鲜市场及冷链物流所需冰块。介绍高压管网天然气压力能利用系统流程、主要设备配置,分析工艺操作弹性,进行发电方案比选,计算系统的增量静态投资回收期。高压管网天然气压力能利用系统在满足下游管网正常用气需求的同时,综合天然气压力能发电、制冰技术和压缩天然气工艺,具有良好的操作弹性。选取并网上网的电力方案。天然气膨胀发电支路、制冰支路的设备造价为×元,系统年效益为.46×元/a,系统年运行成本为53.25×元/a,增量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44a,经济性比较理想。关键词:天然气压力能;发电;制冰参考文献示例:罗涛,田晓江,刘敏,等.高压管网天然气压力能利用系统技术经济性[J].煤气与热力,,40(1):B10-B13,B31.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利用研究
王忠平,崔爽,樊倩,张曦(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摘要:介绍国内外天然气压力能回收利用项目情况,以及深圳压力能发电项目和宜春压力能发电项目。结合杭州市北门站现状,探讨压力能回收利用两级膨胀发电和冷能制冰的技术路线和所需的设备。关键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膨胀机;冷能利用参考文献示例:王忠平,崔爽,樊倩,等.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利用研究[J].煤气与热力,,40(1):B14-B16.基于自编码器的调压器在线故障诊断方法
郭裕祺1,朱大令2,何心3(1.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2.无锡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江苏无锡;3.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湖北武汉)摘要:通过对多台在役调压器的出口压力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自编码器的燃气调压器在线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自动提取、出口压力稳定值判断、调压器故障诊断及早期预警。对每个工作流程进行介绍。每分钟采集一次调压器的出口压力,将预处理后的所有调压器出口压力数据分割成时间长度为24h的样本(每组样本为维,即个数据)。将每组样本输入稀疏自编码器,得到个稀疏特征。对出口压力稳定点预测模型,输入数据为个稀疏特征,输出数据为1个出口压力稳定值。对调压器故障检测模型,输入数据为个稀疏特征和1个出口压力稳定值,输出数据为1个调压器故障类型编号。设计了一种基于自编码器重构误差的用户习惯刻画方式,将自编码器的重构误差用来衡量调压器运行数据偏离历史数据的程度,重构误差越大偏离程度越大。当新的样本重构误差过高时则需要进行预警;若新样本持续偏离原有数据特征,且经排查后调压器运行正常,则说明用户习惯发生了改变,需要对历史数据库进行更新。关键词:自编码器;燃气调压器;故障诊断;重构误差;用户习惯参考文献示例:郭裕祺,朱大令,何心.基于自编码器的调压器在线故障诊断方法[J].煤气与热力,,40(1):B20-B23.·燃气汽车·船舶·加气站·
CNG加气子站液压增压橇回油流程改进
杨慧1,周永强2,王奇勇3(1.武汉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2.黄石中石油昆仑城投燃气有限公司,湖北黄石;3.中国石油武汉中油压缩天然气有限公司,湖北武汉)摘要:针对液压平推式CNG加气子站,分析液压增压橇常规回油流程存在的问题,对液压增压橇的回油流程进行改进。常规回油流程中,天然气损失高,易导致液压油箱爆炸隐患(由于油箱内天然气放散不及时)。在回油总管上增设小流量回油控制设备,将携带天然气的液压油送入油气接收装置,实现小容积缓冲分离天然气,减小回油过程的天然气损失,杜绝爆炸隐患。关键词:液压平推式CNG加气子站;液压增压橇;加气;回油参考文献示例:杨慧,周永强,王奇勇.CNG加气子站液压增压橇回油流程改进[J].煤气与热力,,40(1):B29-B31.·燃气设备与材料·
智能燃气表内置切断阀密封性检测技术
李勇(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摘要:开发了一种智能燃气表内置切断阀密封性检测装置,由微控制器、压力采集装置、模数转换装置、行程电磁阀、充气电磁阀、计时器、温度传感器、设置装置等组成。描述检测流程。内置切断阀密封性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停止充气增压时内置切断阀内部气体压力与一定检漏时长后的气体压力之差来判断内置切断阀密封性是否合格。介绍多个内置切断阀并行检测装置的结构和特点,能够实现对内置切断阀的批量、高效并行检测。关键词:智能燃气表;内置切断阀;密封性;检测;压力差参考文献示例:李勇.智能燃气表内置切断阀密封性检测技术[J].煤气与热力,,40(1):B32-B34.·燃气企业管理·
综合能源项目建设交付管理体系文件
王书淼1,王建宇2,杨成文1,田堃1,刘宏波3
(1.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河北廊坊;2.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集团羊场湾煤矿,宁夏银川;3.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摘要:介绍综合能源项目建设交付管理体系文件架构和主要内容。体系文件架构包括基于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作业指导文件、基于项目KPI的作业指导文件和综合能源生态圈资源管理3部分,探讨应重点明确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综合能源;建设交付;管理体系文件
参考文献示例:王书淼,王建宇,杨成文,等.综合能源项目建设交付管理体系文件[J].煤气与热力,,40(1):B35-B37.
EPC模式下嘉兴LNG项目安全管理
刘猛(浙江杭嘉鑫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浙江嘉兴)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在EPC模式下LNG项目安全管理的优点和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关键词:EPC模式;工程总承包;LNG项目;安全管理参考文献示例:刘猛.EPC模式下嘉兴LNG项目安全管理[J].煤气与热力,,40(1):B38-B40.声明:本文著作权(版权)归《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所有,严禁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