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0亿的知网,谁能不嫌贵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面,知网的毛利率就没有低于50%。

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维护成本极低、一本万利、不用费心寻找用户、又十分有格调的生意?有的——知网。

如果说过去几年是「知网之贵,高校皆知」那今年就变成了「知网之贵,中科院都用不起」。

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该邮件指责知网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中国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由于事件热度太高,第二天知网就做出了回应。发布通告说明和中科院的合作没断,但本年度的续约确实还没完成,双方还在谈。根据说明,知网给中科院免费延长了服务时间。

说句实在话,知网对中科院确实是非常客气了,其它曾与知网在「钱」的问题上battle过的单位和个人都没能得到如此礼遇。

年12月,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将知网告上法庭。原因是,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知网擅自收录其百余篇论文,并从未支付过稿酬。更具荒诞色彩的是,因为知网的付费下载规定,连其自己下载自己的论文,也要收费。网友戏称,知网这是“薅作者羊毛,织自己棉袄”。

但法庭上,知网这边居然解释自己「没有侵权」。理由是他们已经给赵教授发表论文的期刊签过约,论文的数字化复制权等都打包卖给了知网,而且条款是白纸黑字写在期刊的投稿须知上的。

知网法律团队甚至拿出了交易记录。

老教授当然也是「不打无准备的仗」,他表示知网只告知了投稿人自己的论文会被「收录」进知网,却没说过要被拿来收钱。

打到最后,法院坚持判决知网侵权赔偿。老教授获赔70万的新闻登上热搜第一。

可就在大家觉得知网受到了教训,将来会给予论文创作者经济补偿的时候,知网来了一招「釜底抽薪」——下架了赵德馨教授所有的学术论文,宣布往后不再收录对方任何成果。

据悉,现在仍有许多像赵德馨教授一样的学者在起诉知网。但作为论文创作者还可以拿到经济补偿,购买知网服务的高校基本上就只能当「冤大头」了。

年,北大等几所高校就曾宣布,暂停续订知网。原因是续订前知网的一轮涨价,北大表示,不想向过分的涨价轻易妥协,会推荐师生使用一些其他中文数据库。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到年间,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涨幅高达.86%。

根据目前高校对知网的采购成交信息,30家高校采购总价超过万,成交价在万的高校就有6个,最贵的北师大,成交价直逼万,医院等附属机构想要使用,需要单独采购,而且基本上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空间。另有消息称,知网每次续订只签1年,然后每年涨价10%到20%,理由是一年过去了文献库会「更新」。

高额费用的背后是知网令无数公司羡慕不已的超高利润。

知网正式上线的第二年收入就达到了1.58亿,毛利率52.78%,而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面,知网的毛利率就没有低于50%。

而得益于知网的涨价策略,收入更是持续上涨。从5年的1.58亿开始,知网的收入逐年上升,到年,知网的年总收入已经达到了11.68亿。

那么如此「嚣张」的知网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知网(CNKI)始建于年6月,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共同发起,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从正式建立起,知网就获得了国家的全力扶持,始终被列为科技领域创新的重点项目。

年末,中核资本宣布收购同方股份,年走完了流程。

但如今,通过企查查APP查询可知,知网的实际控制方为知网国际控股,该公司的注册地为开曼。

而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中国知网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法人代表为王明亮,王明亮同时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与董事长。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财报显示,年上半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6亿,毛利率为51.3%,在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参股的六个子公司中,毛利率仅次于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为11.7亿,毛利率为53.93%。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背后共有十大股东。主要股东为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与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0.11%与4.21%。

当然,真正使得知网「嚣张」的还是它的文献收录量。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此前公布的关于CNKI数据库开通的公告可知,中国知网收录了自年以来的国内学术期刊余种,全文文献总量余万篇、硕、博士学位论文余万篇;会议论文文献总量累积余万篇。

与其相比,其它类似平台的收录量就少多了。除了在期刊种类上略胜一筹,在其他类别的文献数量上,万方和维普都败下阵来。

维普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9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