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知识结构与前沿热点基于C

作者

陈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研究中心研究员。

正文

前言

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知识背景出发形成不同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关怀。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者想要获得对该领域知识结构、演进脉络与关键节点(文献、作者、期刊)的全景式观照,并非易事。在可视化的文献计量工具出现之前,研究者想要快速获得对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全景观照,主要依靠同行的相关综述类文章或文集汇编来实现。这一方法的一个明显局限是,它较多地受制于研究同行的知识视野和主观判断等因素,很多时候并不能完整全面地揭示该领域的关键文献及新兴研究热点,而且容易引起争议。譬如,古迪孔斯特(WilliamGudykunst)主编的《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建构》被认为是该领域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文集,但仍面临研究同行在理论收录完整性和研究视野多元性方面的批评(威廉·古迪孔斯特,:V)。CiteSpace等可视化计量分析工具的出现,为研究者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即从单纯的主观判断转向主观判断与客观计量相结合。本研究即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展开的。

CiteSpace是美国华裔学者陈超美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可视化软件。该软件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对特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以期呈现该领域知识演化的关键路径,揭示该领域的重要知识拐点(以关键论文或著作为代表),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实现对领域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领域发展前沿的探测。(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王贤文,:12)目前,国内对CiteSpace的运用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学、管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刘光阳,),传播研究领域有分量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尝试借助CiteSpace对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知识结构进行宏观勾勒。当然,这一方法也有局限,即对相关文献题录数据库的依赖,如果文献题录数据库覆盖度不够或质量较差,则直接影响后续计量分析的质量。

数据来源及参数设置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以美国综合性在线文献数据库WebofScience(简称WOS)作为数据源:与EBSCO、Springer和Wiley-Blackwell等西方其他大型数据库相比,WOS数据库涵盖了SSCI全部来源期刊,且其子数据库在学术界享有较高权威。本次数据采集检索式为“Topic=intercultural







































哪家医院能够治愈白癜风
北京那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