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发展小学生兴趣爱好,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黄金时期,也是“一条龙”训练模式的基础时期。通过全面调査石家庄市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现状,探讨石家庄市小学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石家庄市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发展的因素为目标,在了解石家庄市的现状和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意见以提高石家庄小学生课余训练的整体水平。
笔者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査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对石家庄市小学课余训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问卷调查了名小学生运动员,名运动员家长,30名教练员和30名学校领导。主要从教练员,运动员,家长,学校和训练保障角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1)目前,石家庄市的教练员性别构成比例较为合理。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有待优化,带训年限说明新老教练员要加强交流和沟通。石家庄市高学历教练员,高技术水平教练员普遍比较缺乏,而且培训情况不是很乐观。教练员的科研普遍有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但是真正参与科研的行动和优秀科研成果过少。教练员热爱课余训练,但是很多教练员参与训练是为了评职称或提高收入。教练员参与的最高级别比赛主要是地级市比赛,他们的专职化程度并不高,大多数由体育老师兼任,每周的课量也基本都在10节以上。目前来看,石家庄市教练员近三年带队参加比赛的次数还不够多,成绩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从运动员角度来看,他们认为训练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2)就运动员而言,运动员的年龄构成不是很完美,高年级学生参与训练的人数较多,低年级学生参与较少。运动员的来源主要依靠从校运动会中发掘人才和学生自愿报名。目前的选材依据十分不合理,90%的教练员在选材时都会加入个人的主观色彩,没有绝对按照科学的选拔指标进行测评。小学生运动员对于学习文化课还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也有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少部分同学用于学习的时间过少,作业完成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加之训练会占用一部分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甚至有所下降。相关部门应积极沟通,研讨出文化课学习和课余训练高度契合的学习模式,解决“学训矛盾”。通过研究,笔者还发现,参与课余训练的运动员们往往人际关系相处的很好,这说明体育训练利用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利于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3)从家长角度来说,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课余训练支持力度不够,参与程度也过低,这不利于学校课余训练的发展。
(4)从训练本身来看,在所调查的30所学校中,大部分学校基本是每天下午都在训练,训练时常在60分钟到分钟的学校比例为86.7%。所调查的学校中,学校早操,课间操在每周4次及以上的学校比例为77.6%。从寒暑假训练情况来看,训练时间也较长。整体而言,绝大多数学校教练员不仅能坚持工作日每天训练,同时能积极有效利用假期开展训练,已达到理想的训练频率和时长。
小学生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状况调查研究
(5)从训练的保障情况来看,学校的操场和器材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学校对医务监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从经费方面来看,石家庄市区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学校体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从各层级的支持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领导比较支持,行政部分也给予了一定支持。但各学校支持力度不均衡,任课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力度普遍较小。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了相关对策:(1)竞赛体制多样化,以赛代练。(2)家校联合,增强家长参与性。(3)增加经费投入,优化训练环境。(4)重视营养补充,注重恢复性训练。(5)结合社会力量,推动校园课余体育训练。(6)夯实基础,加强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发展.
关键词:石家庄市区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对策
Abstract
Primaryschoolstageisagoldenperiodfordevelopingpupilsinterestsandhobbiesandcultivatinggoodsportshabits.Itisalsoabasicperiodforthe"one-stop"trainingmode.
Throug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