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1月18日电(王波)“毕业论文想蒙混过关?你走错了校门!”说起毕业论文,西南财大本科生们倍感“压力山大”,去年一位学长的毕业故事让同学们颇受震动:这位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历经3次答辩仍未通过,继而向学院提起申诉。学院召开学位分委员会倾听了同学的陈述和指导老师的说明并展开深入讨论,最终5名委员全票赞同维持“原判”,该同学只好延迟毕业直至论文修改达标。
为把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关,西南财大将毕业论文作为抓好本科生培养“出口”的关键环节,持续推进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与流程管理精细化,探索构筑本科毕业论文“五道关”质量管控闭环,同时多措并举,切实增强毕业论文挑战度和学生投入度,着力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真正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危机感、让刚入学的学生有压力感,西财的本科生彻底忙起来。
精细管理,构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控闭环
近年来,西南财大在总结学校长期以来本科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坚持质量生命线,以增加学业挑战度、学生学习投入度为重点持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可喜成效。作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一环,西南财大探索实施“毕业论文质量工程”,建立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撰写与印制规范、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实施方案等制度,同时精心构筑毕业论文“五道关”,使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更严格、流程管理更精细化。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永强说:“以本为本,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绝不能‘水’!”
本科毕业论文五道关的第一关是严把选题关。力戒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内容陈旧、选题过大、过于抽象或复杂、超越本科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等问题。为此,西南财大各学院为毕业生精心制作选题指南提供参考,并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需求、理论前沿及时更新指南;各学院还鼓励学生结合社会调研、毕业实习、导师科研课题等实践进行选题,帮助学生选择社会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突出的选题进行研究和写作。
选题关之后,毕业生们要闯的第二道关是开题关。由于大四学生存在实习、考研、出国交流和找工作等实际情况,容易出现对开题重视不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开题过晚、选题和论文内容不一致等情况。学校紧紧抓住导师责任这一“牛鼻子”,增强导师责任心、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导师责任制,如严格规定开题时学生与导师见面讨论的次数,要求导师必须严格按照开题报告表规定的环节和要求完成各项指导工作等,切实把好开题关。
本科毕业论文的第三道关是全面“查重”,即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年,为持续提升本科生论文质量,学校开启了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年扩充到全面检测,学校所有本科毕业论文必须首先完成查重,达到检测文字复制率25%的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的第四道关是以学校公开答辩为龙头的系列答辩。公开答辩始于年,是在各学院自行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同时,按3%比例抽查部分同学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答辩。公开答辩制度引入末位淘汰,公开透明、严格“逗硬”:教务处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面向全校每个学院、每位本科毕业生统一抽取答辩对象,所有同学机会“均等”、公开透明;答辩小组专家由3位答辩专家、2位答辩秘书组成,专家均为副教授以上职称,校外专家不少于1名;学校全程监督,严格规范答辩程序和内容,同时信息提前向全校师生公告,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可旁听。公开答辩制度发挥了显著的警示效果,年全校抽中公开答辩的本科毕业论文有31%被“关掉”,必须认真修改才能参加各学院组织的二次答辩,在各学院师生中间引起很大震动。
毕业生通过上述关卡顺利毕业后,西南财大还会“秋后算账”,对本科毕业论文构筑第五道关:“专家抽检”。年以来,学校每年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规范性和评阅情况按10%比例进行抽查,深度跟踪各学院毕业论文质量把关过程。为杜绝校内专家“打人情分”现象,学校逐年增大校外专家参与抽检的比重,年校外专家人数达到所有专家的一半。专家抽检是否会逗硬?据教务处处长汤火箭介绍,抽检不过关,“后果将会很严重”:根据考评实施方案,专家抽检结果纳入年度学校教育教学考核,被专家抽检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单位,首篇将被扣2分、每增加1篇扣1分。“扣2分是个什么概念呢?教学名师、教学成果等校级荣誉,获得一项也才加1分。”
毕业论文的五重质量关卡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闭环,也在西南财大上上下下树立起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的浓厚氛围。前面那位毕业生“三战”答辩场学院也绝不放水的事在西财并不是个例。“仅仅我们学院,去年就有2名同学经过3次毕业答辩仍然不被通过,今年这一数据则是4人。”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宇说。
学校对毕业论文上的系列严格把关举措,对本科毕业生起到真实的“震慑”效果。经济数学学院一位同学说:“要想毕业,哪个同学不是‘过五关斩六将’,使出浑身解数?打着游戏、睡着大觉、轻轻松松混毕业,这在我们学校根本不可能。”
校长、党委副书记卓志表示:“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检验我们办学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西南财大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财经领域卓越人才,必须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推进机制改革创新,严把本科质量‘出口关’,以硬约束倒逼本科生刻苦读书学习。”
多措并举,练好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内功”
严把论文质量关的同时,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增强毕业论文的挑战度、学生的投入度,引导同学们练好毕业论文写作“内功”,让毕业论文真正成为培养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有效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一是实施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充分尊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在理论研究形式之外,采用更加灵活的形式和方法,对于一些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鼓励将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科学设计等多种形式纳入毕业论文。法学院自年起推出毕业论文改革,要求应用强的几个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必须撰写在实习过程中亲身参与办理的真实案例分析,有效杜绝了选题大、观点旧、内容空和拼凑抄袭等现象,大大强化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该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焕然一新。同学们说:“改革让我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通过毕业论文,我真正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依托本科人才培养中强大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立足中国大地分析研究真问题、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文章不写一字空。学校构建“1个目标、2种能力、5大抓手、4大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国家级、省级和校内校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余个,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学分增至20个以上,开设本科创新创业课程余门,通过科研论文大赛、统计和数学建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50余项优质学科竞赛和“互联网+”创业大赛、学生实验超市等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和科研创新。年以来,近2万名西财学子参与被海内外学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