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募格课堂原创投稿,开白转载请后台联系
作者:白国星
今年六月我妻子硕士毕业,论文写完之后让我先帮忙找找问题。虽然我学工科她学文科,但是出于对语言学的兴趣爱好,我还是很认真地阅读了论文并提出了大小问题数十。妻子当然不太开心,毕竟改论文是件不太愉快的事情,不过我认为这些意见对她的论文后来顺利通过盲审还是起到了不少作用。
结合我写毕业论文、帮妻子看论文、以及帮师弟师妹们看论文的经验,我认为硕士毕业论文中最不容易写好的部分就是综述部分,下面针对常见的问题进行一些概述并提出一些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第一个问题是逻辑混乱
一些同学写综述时,就是对文献的堆砌,不问青红皂白地胡乱堆砌,只要是关键词相近的文献,一律引用并在综述里面进行描述。这样的综述令人读之费解,不清楚作者列举这些文献的目的何在,所以这样的综述显然是不合格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就是理清综述的框架逻辑,进行有目的的引用。通常来说,毕业论文综述部分的作用,就是在前文简要介绍完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之后,用更加详实的文献资料进一步论证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通常包括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解决方案的欠缺性,这一部分是毕业论文综述部分的重中之重。可行性则可以通过分析相关理论、思路在相近领域的研究现状,然后从中抽炼出相关理论、思路应用于相近领域的优势,从而得到利用相关理论、思路对本课题研究内容展开研究的可行性。
可行性在期刊论文中通常较少提及,但是在学位论文中,研究思路的可行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还有,在论述上述的各部分内容时,我建议把每一部分包含的文献都通过时间进行排序叙述,这样可以使得论文更加便于阅读理解。上述逻辑也可以用于撰写博士论文,不过博士论文通常包含更多的拟解决问题,所以可以分别对每一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第二个问题是详略不当
一些同学写综述时,会对每一篇文献都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把该文献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事无巨细地都叙述一遍。
这样写虽然也有好处,就是可以通过不多的文献将综述部分写得非常长,在这个毕业论文以厚为王的年代,这样做也能得到部分老师的青睐。但是实质上这种写法非常不好,因为事无巨细地详细描述,很容易把你的目的掩盖掉,也就是传说中的喧宾夺主。
我妻子在开题答辩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她当时在综述部分试图用研究者们采用生态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等很多理论研究唐诗翻译这个现象说明唐诗翻译研究的重要性,这个观点本质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她对这些现象介绍的略显详细,答辩的老师就提问了她这些理论和她的研究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在答辩时还有回答的机会,但是如果在盲审时让评审专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这个问题十有八九就会成为一个减分项。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就是“断舍离”,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收集文献、整理文献不容易就舍不得删,有些画蛇添足的东西留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有可能拖你毕业论文的后腿。
写综述时要本着一个底线,就是拣对本课题有用的东西写。例如一些和自己的课题擦着点边,但是显然不是一个方向的内容,就可以采用一些简写的方式,如:XXX、XXX、XXX等人也对XXX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他们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XXX,因此其结论很难直接用于XXX。有些同学觉得这种沾着点边的文献大可不必引用。
不引用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毕业论文的综述部分对全面性的要求还是相对较高,所以进行简要引述以确定这些文献与本课题的研究关系不大也是有价值的。
第三个问题是叙而不论
一些同学写综述时,仅仅是描述每一篇文献的工作,但是不进行任何的论述,最终的效果就像是把几十篇论文的摘要同义转述了一遍。这样的文献综述有没有价值?当然有,毕竟看了这个综述相当于看了几十篇摘要。但是对于毕业论文来讲,这样的综述还是不合格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就是增加论述,讨论引用的文献与本课题之间的关系,以及说明引用这篇文献的目的。有一些同学会表示疑惑,觉得自己的综述部分明明是有论述的,为什么导师还是会批评自己叙而不论?
遇到这种问题的同学,一般情况下是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也就是每介绍完一项相关文献,立即在后文中进行一些论述,但是由于论述部分写得较少而且较为零散,所以导师读完仍然会有叙而不论这种感觉。
这种写法当然不是错误的,但是所谓的论述,除了对每一项参考文献进行讨论之外,还需要做出一些结论性的论述,每一部分、每一小节、每一分节都应该有结论性的论述,加上综述部分最后的小结,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论述。在写综述部分时,论述才是主体,叙述则应该是论述需要用到的论据。
另外注意的一点就是分段
采用夹叙夹议写法的同学,很有可能是通天一段,一段就有一两页甚至三五页的长度,这样的写法很难让读者找到重点。正确的做法是要巧妙利用段落的功能。如果是与本文相关性较强、需要详写的文献,就每一项文献作为一段,前半段进行描述,后半段进行论述。
如果是相关性不大的文献,文献较少时可以写作一段,前半段介绍这些文献,后半段进行论述,文献较多时则建议分为两段,第一段描述这些文献,第二段进行论述。
如此一来干净利落,叙而不论的嫌疑也就烟消云散了。
收获科研干货、了解硕博生日常,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