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干翻SciHub的文献下载工具

最近,Sci-Hub网站被永久封禁的消息刷爆了科研圈。

在科研圈一直有一个特扎心的问题:

写不出论文,是种怎样的体验?

小橘子:

焦虑,即使在电脑前面坐一整天,但写不出来就是写不出来,言之无物废话满篇。

天黑了:

没发SCI,延毕了。没有胃口吃东西,怕见到不熟的人,担心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小谢不谢顶:

我曾经站在学校旁边的天桥上大声地哭,真的是嚎啕大哭,声音太大了,被很多路人看到,我还很礼貌地回了句,我没事,您忙您的,我只是心情不好。

一条一条,令人难过。

以前我们总觉得,考上硕士、博士很幸福。

到后来才发现,发不了文章才是一种慢性煎熬,那滋味比死更难受。

我的朋友小洁,第一稿交上去,就有多个批注。

提纲每章节措辞太凌乱,行文不通顺

参考文献太low了,版本也不对,没有佐证意义

案例和数据量太少,图表展示质量太差

她把自己反锁在房间,整整三天。

难道我们面对论文,就只有被虐的份吗?

到底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写出一篇好论文呢?

其实,写论文最心累的不是下笔,是鸡毛蒜皮的重复性工作。

想发表一篇SCI文章,90%的时间,都花在重复性的破事儿上!

一天只能下载20篇文献,还有上千篇文献,什么时候才能下载完?

收集行业案例,辛辛苦苦打开各种网页手动下载,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

想画出杂志喜欢的图表,尝试了七八个软件,还是没那个效果!

每一个科研狗,一定都真心许愿过:

能不能天赐一个小助理帮我“打杂”,让我安安心心地码字啊!

别说,还真有!

后来,小洁向发过几次SCI的师兄求助。师兄反手甩了一个论文神器:Python。

师兄说,近两年大火的Python能帮我们一两分钟完成这些重复性工作,还能帮我们自动化提取与处理数据!

小洁将信将疑,结果师兄一演示,她看呆了:

●下载文献●

最让人头疼的文献,用Python3秒就能定位,5分钟下载上百篇相关领域的关键文章、重要作者和科研热点,追溯引证关系。

●处理数据●

实验数据自动整合成列表,便于查看筛选;还能自动清洗,一键剔除用不到的。

●可视化图表●

Python能把数据自动输出成折线图、三维图、直方图、嵌套饼图等规范高质量的图表,直观展示千辛万苦得来的研究成果,助力文章发表。

小洁被深深震撼了,Python彻底颠覆了她对工具的认知。

她第一次感觉到,比起埋头苦干,学会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做科研,更重要。

见识了Python的神奇后,小洁每天都抽出半小时来学习Python。

她的科研之路,从那以后就顺利了不少。

原本手动搜集的资料,现在Python自动搞定;原本要花上一天,现在5分钟解决。

剩下的大量时间,用来做实验、梳理思路、和导师沟通。

阅读了充足的资料后,小洁重新构建了论文的论点,推翻了大部分内容,重新梳理逻辑。最后利用Python抓取数据,生成可视化图表。

预答辩的时候,评审会老师一致肯定了小洁的论文。导师事后还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5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