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ldquo优雅晃过rdquo

“美国某常青藤大学最新研究发现,经过一个暑假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平均会下降30%”

看到这项“研究成果”,你有没有感到焦虑?是不是已经开始考虑要给孩子报哪些暑期补课班了?

作为“阅文无数”的科学工作者,我看到这句话,脑子里却全是问号:

这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哪个阶段的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

这是美国学生的情况,对中国孩子来说,有多大参考价值?美国学生的暑假和中国学生的暑假有啥差别?这项研究中的学生是私立学校学生还是公立学校的,他们的暑假又都是怎么过的呢?

学业成绩下降了,那么是所有学科的都下降了,还是有个别科目下降了?哪些科目的下降比例比较大?

学业成绩的下降是短时间的么?还是学生的成绩就一直都不好了?

平均下降30%,是大部分人都下降了,还是其实大部分没什么区别,但是有部分学生下降特别特别多?

等等的问题......

所以,我看到这条“科普”,根本没觉得它提供了任何有用的信息,更别提有什么指导意义了。

我们现在似乎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取“科普资源”,但很多时候,这些信息并没有给我们清晰的思路,反而让我们觉得更加困惑,无所适从,和焦虑。

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科普,根本不是“育儿指路灯”,反而是各位爸妈应该睁大眼睛避开的“坑”。

二十一世纪了,大家都说要科学育儿,然而,什么才是靠谱的或者“真正的”科学育儿呢?

新闻报道的科学研究最新发现,靠谱么?

如果您读过我们之前写的棉花糖实验例子??棉花糖实验结论被推翻了?听说延迟满足能力与孩子自控力无关,却与家庭收入有关?应该就有答案了。

毕竟,大多数新闻报道的出发点都是“抓人眼球”,另外还有总字数等各方面要求,至于科学上的严谨性,估计只能往后排了。

科学家写的学术论文是对实验数据的一种解读,这种解读在发表前,需要经过重重质疑。而新闻报道则是对科学家的解读的“再次加工”,质量就更加参差不齐了。

可是,总不能要求大家整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5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