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砥志研思美在

浅谈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广州市美华中学刘碧筠

提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为了学生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从“挑错教育”入手,提出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主题词:家庭教育

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也会有很多缺点。俗话说:“人无完人。”许多家长认为好孩子应该没有缺点,而大人的任务就是帮孩子挑缺点,孩子的任务就是改错。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挑错教育”。由于家长恨铁不成钢,也可能是我们的文化特别强调谦虚,“挑错教育”就越来越成为家庭教育一种特有的方式。

“教育”是教育学的一种基本概念。广义教育指的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早期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家长的挑错教育会使孩子更加强化错误,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比生理因素更大。

近年来,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所作的大量专门调查研究表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8所小学中,随机选取万余学生进行心理检测。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江苏、浙江两省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检出率为16.53%。上海是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27%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广州市对四个区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

综合起来看,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概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学习方面的问题;二是个人情绪方面的问题;三是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问题;四是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而家庭教育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的家教是家长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与孩子沟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动不动以家长的身份来压制孩子,伤孩子自尊心,甚至动手打孩子。

记得网上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家长会有什么反应?调查显示:除少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并陪孩子一起做以外,40%的家长会对孩子“训斥”和“警告”,48%的家长以“不耐烦”、“不屑于回答”或“敷衍”的方式对待。也就是体现家教方式的不同。

很多家长会发现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孩子的交流也越来越困难,代沟越来越宽。要改变这种状况,填补这个代沟,做一个好家长,最主要是为孩子创设一个民主和宽松的家庭环境,拥有能和孩子融洽相处,让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和良好的素质。

了解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总以为最了解自己孩子。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家长是不容易客观的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单向的,由上而下的,总是说“我是父亲”,用“老子”、“儿子”的等级观念来压人,从来都用自己的意志来主宰孩子的一切。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孩子有一种逆反心理,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就要与孩子成为朋友,共同分享快乐,共同承担困难,甚至错误,以便取得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

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

“孩子好与坏,在乎沟通与关怀。”这就说明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来沟通很重要。沟通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肯定长处。每一个人有自己的潜能,而这些潜能由于各人后天条件和开发的情况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发挥。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它、支持他、鼓励它。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是说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而是肯定他的长处,鼓励他树立信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分析合理。家长应该毫无保留,甚至是夸张地鼓励孩子。但要把握好尺度,要注意克服“无分寸地褒贬”。跟孩子讲道理应合情合理。一般可采用“扬长”来“避短”,一举而两得,事半而功倍,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意见。

倾听心声。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这是应该给机会让孩子申辩,听听他们的解释,了解他们的想法,纠正错误观念,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

总之,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多一份亲情,多一份教育,在很多方面与孩子达到一致,让沟通从此更精彩。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应当引起我们重视,应当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把孩子一步一步引上全面发展的道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郭得俊、雷雳编著:《教育心理学概论》,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年版。

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家庭》,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年版。

王晓春:“家庭教育的四大误区”,娅俐心理在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5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