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科班出生的馆员,都经历了怎样的专

如果出太阳就去晒太阳,如果下雨就出去淋点雨,如果有饭吃就出去吃饭,如果有人找喝酒,就出去喝个痛快,如果有人喜欢你就出去谈场恋爱。

——朱德庸

最近在后台收到不少留言,关心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情况,各招生单位的课程设置、培养计划会有所不同,如果对哪所学校感兴趣的话,建议大家可以留意该校招生公告会更有针对性。

图书馆学(library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主要课程

文献学概论、现代图书馆学、JAVA程序设计、电子文献检索、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高级数据库理论、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新型程序设计方法、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

就业方向

大企事业单位、IT行业、新闻出版部门、大专院校、医院及有关研究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就职,从事信息管理和开发工作。

相关学科

图书馆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方面与一些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交叉重复,在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中,都有着同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图书馆学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着应用的关系。

和图书馆学有同族关系的学科主要是档案学、情报学、文献学和目录学等。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 如前文所述,中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和档案工作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档案学和图书馆学一样,它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这种历史发展上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联系更加明显,诸如图书和档案的积累、整理、组织和利用、保管等重要环节,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大约在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出现专门探讨情报工作的论文。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密切关系,首先表现为图书馆学,甚至还包括档案学和目录学,都是情报学的先导科学。它们为情报学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材料、理论原则和工作方法,对情报工作的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总结,从而成为情报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在学科内容上反映出两者的交叉与重复。这主要是由于情报学和图书馆学在理论上都必须研究文献情报源,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利用文献情报的缘故。

图书馆学与文献学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都是文献,作为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之一的文献工作,实际上是图书馆、档案馆、情报中心等的基本工作内容,因为这些机构工作的主要对象都是文献。虽然它们在工作程序、工作手段与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性质和对象的一致性,故而文献学的原理、方法对图书馆学,乃至对档案学、情报学、目录学都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图书馆学与目录学 在图书馆业务中,最先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部分内容是目录工作,从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一直到宣传推荐、检索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应用目录和目录学知识。中国近代以来,目录学始终作为图书馆学最亲密的姐妹学科之一同步发展。

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 图书馆学要研究如何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在借阅书刊、宣传推荐、指导阅读、解答咨询以及其他各项服务工作过程中,对读者施以教育影响,甚至图书馆的环境,对读者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图书馆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学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活动的变化,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图书馆员的工作,都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研究图书馆及其活动,就要将它们置于整个社会之中来考察。早在0世纪30年代,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就被借鉴和吸取到图书馆学中。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倡导图书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开拓“图书馆社会学”、“阅读社会学”等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图书馆更有成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读者心理学这门图书馆学的分支科学也将会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起来。

图书馆的现代化,以实现图书馆工作计算机化为中心。当代图书馆学中任何重大的研究课题,都需要将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除上述学科以外,经济学、统计学、传播学、历史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也都是与图书馆学相关的学科。

研究对象

近二百年来,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西方) 年,施雷廷格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藏书的整理,其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当时,图书馆主要业务工作是整理图书,他的学术观点自然离不开对自身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这种以图书馆技术操作、工作方法为研究核心的观点,后来有了新的发展,艾伯特、莫尔贝希、爱德华兹等对藏书建设、分类编目、典藏保护和读者服务等在理论与方法上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总结,并用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加以涵盖。

以图书馆管理为研究对象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于年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其教学体系的核心是探求图书馆管理的“实际的效用和经营”。他的这一观点受到普遍重视,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进入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巴特勒和后来的谢拉等人,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问题,不应成为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应研究其理论基础和科学原理以建立图书馆哲学,从而揭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以巴特勒、谢拉为代表的观点,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助于人们在更广大的实践范围内,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进一步去科学地总结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工作的规律。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 在0世纪0~30年代中国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中,占主流的是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观点。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各构成要素的观点,在30年代逐渐得到了发展。刘国钧在其《图书馆学要旨》一书中提出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四要素应成为分别研究的各种专门学问。年,刘国钧又发表了题为《什么是图书馆学》的文章,进一步发展了“要素”说,认为图书馆事业有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设备、工作方法等五项要素,并认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分别对这五项要素进行研究,就构成了图书馆学的整体。

50年代,苏联图书馆学引入中国,列宁关于图书馆是社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图书馆应遵循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成为探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指导思想之一。从年开始,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力求摆脱单纯考察技术方法问题的旧模式。

60年代初,中国图书馆学界开始运用矛盾论的观点研究图书馆学对象问题并取得了进展。由于人们对图书馆矛盾认识的不同,结论也不一致,其中以研究“藏”与“用”的矛盾、“图书”与“读者”的矛盾较具影响。

80年代,人们又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科学的揭示,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情报交流”、“文献交流”和“知识交流”。这三种不同的提法虽各有特点,其实是互为表里,三位一体的。情报和知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借助于文献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交流工具的文献,其内容蕴藏着情报和知识,图书馆利用文献为社会服务,实际上也就是进行着广泛的情报交流和知识交流。

上述各种论点出现在认识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也丰富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

学科展望

图书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未来充满希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事业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图书馆工作在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方面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和知识,将永远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历史将会证明,图书馆学最终将不完全属于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者,它将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关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规律,成为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具有方法性质的科学。

以上内容整理自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网站专业的相关介绍,具体课程设置及招生详情,请持续







































灏忓寰楃櫧鐧滈鑳芥不鎰堜箞
鍖椾含鍝鍖婚櫌鐧界櫆椋庢墜鏈渶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wxbz/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