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摘要:在双减的背景下,各大学校都开始对小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但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并没有掌握一个更好的办法去落实双减政策,且数学科相比其他学科逻辑性更强,也更为难懂。根据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应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主要是为学生减轻繁重的作业量和学习负担,并能够让学生在减轻负担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一个更好的基础,也提供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为此,教师应积极配合双减政策,创设多元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丰富、有趣且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
一、设置智能情景,深化课堂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吸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或动画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并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去接收数学知识,将繁琐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简单,加强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自主的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探索。
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导入视频和图片资源,首先教师可以出示视频为学生构建场景,视频中是一个钟表在计时的场景,教师可以放大声音让学生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的声音,并观看钟表的指针的走向,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学生发现“那个长长的指针走一下,就会发出声音”,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为学生补充指针的概念。过后教师可以展开练习,在多媒体中出示两个正在运动的钟表,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秒针在行走了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分针再行走一圈,时针又悄悄的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进行回答,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秒针行走一圈是60十秒,也就是一分钟,而分针行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后面学生顺着这一思路自然而然地得出“1分钟等于60秒,1时等于60分钟”这一概念,过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让学生想一想1分钟能做些什么?3时等于()分,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构建场景出示两个钟表图片,让学生观察“小城从家到商场用了多长时间?”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二、驱动合作探究,立足交流互动
在新课程的改革与完善中,教师应突破固有的教学观念,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活跃课堂的气氛。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一些问题或是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数学课堂不在是沉默无言的状态,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图片,图片中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有学生说:“八月十五中秋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交流中秋节会做的事情,并思考“你还知道什么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有学生说“我知道自己和家人的生日”“我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日子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吗?”有学生很快反映过来“年、月、日”,之后教师可以出示图片,图片当中是日历,让学生小组之间观察日历并交流年月日之间关系和含义,在学生对日历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日历你们知道一年总共有几个月吗?不同月份的天数有没有什么变化?”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年月日,并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日历,进行手工制作,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进行评判出做的最好的小组。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使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有趣。
三、进行实践拓展,启发数学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将学生局限住,可以带领学生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和距离,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究。
例如在《复式统计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范例,点击多美媒体出现情景图片,图片中是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图片说一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有学生说:“通过观察图片我了解到班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跳绳、羽毛球和体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到统计图当中吗?”点击多媒体出示复式统计图,让学生试着自己将数据填写到统计图当中,统计图中主要是对男生和女生喜欢的不同运动的人数统计。在学生填写数据时教师可以进行巡视,观察学生数据统计情况,过后教师带领学生将统计图中的数据填写完整。之后教师可以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班级中女生和男生分别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并对男生和女生喜欢活动的人数进行对比,画出复式统计图进行统计。其中不限调查形式,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去了解每组的活动数据,也可以使用写纸条或是写正字的形式进行数据统计,最后学生自己在笔记本当中画出复式统计图,将调查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綜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教师要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实践教学等活动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对减负增效这一概念进行落实,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爱祥.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10):57-58.
[2]王琪芳.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研究[J].教师,(20):48-50.
[3]李继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探讨[J].知识窗(教师版),(12):45.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删,!!如有写作和发表有问题,更多原创文章可私信我们或可找知识写作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