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黄博士荣获中国“两个第一”
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一篇博士论文《致谢》火遍了中国大地,他那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激励了无数中国人,因为他是在赤贫和命运及其悲惨的情况下借国家的好政策,好心人的帮助以及个人奋斗取得的成功,在中国是第一人,同时,他也是毫不避讳谈及其父亲偷他黄鳝卖掉买酒肉享受,大义灭亲,毫不手软的第一人。这两个第一,意味着荣辱参半。
二
两种激烈的争论仍在延续……
对于他父亲的这个真实的细节目前出现了两种激烈的争论,赞成派认为这是真实的细节,有这个细节文章更丰满,更能体现出他的家境的悲惨;
反对派认为,不些其父亲偷他黄鳝的细节并不影响他对家境贫困的描述,写了这属于“家丑外扬”是伦理道德问题,它会伤了很多含辛茹苦家长们的心。
反对派的理由是其父有如下贡献:
1尽管家贫,但把良好的基因传递给了他。
2在他12岁时,他的母亲出走后,他的父亲对他弟兄两个不离不弃,拉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
3他生病时给他留下了治病的钱。
以上三点足以说明黄博士的父亲对他有博大的爱,深厚的爱,然而,黄博士对他的父亲不但没尽半天孝道(因他父亲在他17岁时就因车祸去世了),反而在学业成功之时,把他父亲偷他的黄鳝卖掉买酒肉的细节记忆犹新,写了出来公布于世,太没良心,这简直就是个“苦果子”,每当读到这里,就会让家长们心酸,感到苦涩……
三
到底哪派的心态出现了问题?
首先谈谈这个细节的真实性,黄博士在《致谢》中这样叙述,这个细节是否是真的已经无法辨别其真伪,“我辛辛苦苦抓的黄鳝,被父亲偷去买了酒肉,是无法避免的……”看来他父亲不是偷了一次,一不留神就被父亲偷走,他父亲已经因车祸去世十几年了,死无对证了,但绝大多数网友认为这就是真实的,那好吧,咱们就认定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况。真实的、令人不耻的家事能不能以实名的方式写在博士论文《致谢》中呢?真实的一定就是好的吗?
1回忆令人心痛
君特格拉斯在《剥洋葱》一文中说:“回忆就像剥洋葱,每剥掉一层都会露出一些早已忘却的事情,层层剥落间,泪湿衣襟。”
黄博士加上这个真实的细节之后,之所以引起巨大共鸣,很多人支持他,其根源在于,很多原生态家庭中,家长们,尤其是某些父亲不懂得如何疼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内心留下了抹不掉的阴影……
2林语堂说不要去计较真伪,要选择那些给人带来温暖的细节。
林语堂说:“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贪,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让我们把目光放在人生中那些温暖的细节上,与美好同行,感受生活的馈赠。”
黄博士没有写出父亲给予他的馈赠,如:“留下了仅够治病的钱就走了”,如此轻描淡写;没有选择温暖,而是选择了父亲偷他黄鳝的细节,读吧令人心寒,对其父的行为感到愤慨……
尽管这是真实的,但在《致谢》中这个真实的细节不是感激,没有谢意,而是抱怨和无奈。
3语言暴露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本琼森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你列举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和形容,足以判定你对事件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态度,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那时,家里太穷了,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我父亲悄悄拿走了几条黄鳝,卖掉然后买了酒肉,让一家人改善了生活,我也分到了一杯羹,我小小年纪为自己能为全家做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感到无比自豪,然而,为了攒学费,抓黄鳝太不容易了,方圆二十里的小沟我几乎用我的脚丈量了一遍,那段经历太难忘了,我有自豪,有无奈也有心酸……”这样读者们看到后就感觉这孩子特别善良,有爱心,宽容与大度,也能体会到家庭的悲惨,虽然对其父讨厌,但看不出孩子对其父的憎恶与厌恨……
这样的句子黄博士能写出来吗?他不能,为什么?
叔本华说:“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由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理解而定。”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遭遇,同样不堪的人,不同的人的感受不同,他所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方式也不相同。
四
两个网红是这样描述其父亲的
1易中天教授写的自由体诗《父亲》原文: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多想和以前一样,
牵着你温暖的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筷子兄弟《父亲》
2窦文涛谈他父亲
昨天我看了《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谈了他的父亲的琐事,他是这样说的:“我父亲有一特点:他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你给他好处,他认为自己没有付出,那是特别丢人的事情,他认为想有丰厚的回报必然要付出相应的心血和代价……”
他是用一件很朴实的事情,谈了他父亲的美德,让人感受到了父子之情与父子之爱。
无论易中天还是窦文涛,他们的父亲也绝对不是最完美的人,他们的父亲也有缺点,但在向大众讲述自己的父亲时,都以不同形式表达了对父亲的爱和深情,这就是格局,这就是胸襟!
五
贫困并不是儿子憎恨父母的理由
有的网友说:“你经历过人家的贫困和痛苦吗?你无权指责他人!”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如果你走到了绝境,只要我们相信因果报应,坚持努力,诚实,行善,积德,随着时间的推移,命运会出手把你拉到正规上来,实现翻身。”
他的意思是说,即便我们陷入绝境,也应行善,积德,而不是行恶,做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我所理解的翻身既是指生活境况的翻身,也是指人品和人格魅力的翻身。
六
“家丑外扬”的几种场合
1可以以化名形式出现在文学创作中。
2如果父子发生诉讼,在法院儿子可以真实地对法官控诉父亲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3发生父子矛盾无法解决,可以对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族人如实表述。
4可以在亲亲朋友间小范围内倾诉。
但是,在《致谢》这样的对社会开放的文章中以实名的方式谈及其父偷他黄鳝的细节完全可以删除,这就属于“家丑外扬”,这不是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违背了中国的伦理道德,超越了底线,是个原则性问题,这不属于挑刺,这种行为作为儿子来说就不道德了,第三者可以谈,你作为儿子身份也不对,不能对外界宣扬。总之,这个细节场合不对,身份不对,违背了伦理道德,这不是上纲上线。
七
现在不明白,以后会明白
《红楼梦》中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句话:“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学习上,在学问上我们可以争,精益求精,学无止境,但在为人处世方面,我们要学会不争,不懂得退让,退却和放弃,只有两种结果:一是碰得头破血流;二是争得眼前利益,小利益却失去了长远利益和大利益。
我们不该与被人争小利益,更不应该与自己的父亲争小利益。
据网友说:《致谢》是论文的一部分,一旦写出来就不能修改了,况且黄博士写这篇文章时27岁,还没有走向社会,更没有当父亲,他还体会不到当父亲的滋味,这些都可以理解,我们相信他的心胸会更加宽广,他的道路越来越光明……
然而,还有很多网友却依然固执地认为这样的父亲就应该彻底批判,“家丑可以外扬”,这就有点偏激了。同时,我也告诫所有的学子们,我们不但要知识渊博,还要懂得感恩,要有爱商,即:既要体会到父母的爱,也会表达爱和回赠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子;另外我还要告诫所有的父亲,咱们的身份决定了咱们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和关心自己的孩子,他们会长大的,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当好父亲的角色,咱们的孩子会长大的,不要给他们的青少年心灵上留下阴影……
作家毕淑敏说:“一些事,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也无法弥补。”
八
何去何从,自己选择吧
罗曼罗兰说:“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巨人三转》
不管我们遇上多大的困难我们要热爱生活,积极去生活,乐观地去生活;不管我们的父母多么不耻和卑微,我们也要尽到儿女们的孝心,即便不去尽孝,但对其缺点守口如瓶,这就是坚持了当儿女的底线。
罗曼罗兰还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机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机遇。”------《约翰克里斯朵儿》
作为一个学子,你学得好不好,主要看你个人努力,但走向社会后,你不仅仅是与知识打交道,还要与人打交道,这里面的学问更大,想成为社会成功的人与你的心态,心胸,爱商以及你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不倒翁年4月25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