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关于论

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投稿后被拒稿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即便是已经成了教授博导,即便有国家课题加持,也未必能做到投稿“百发百中”,对于一些硕士博士,就更是家常便饭了。但是,辛辛苦苦构思撰写反复打磨好久的论文,苦苦煎熬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审稿周期后,再接到退稿通知,确实比较痛苦。

其实,被拒稿就意味着要进一步改进,这就从被动状态下强迫你进一步去提升自己。很多能够发表高级别期刊的文章,往往也是经历几次拒稿,不断根据审稿意见反复打磨后,才修成的正果。

稿件被拒或者拒别人的稿,个人觉得除了文章质量外,以下四点因素也十分重要:

1.格式问题

要注重目标期刊的格式规范,尽量在投稿前做对照性修改,毕竟期刊社人手也是很少的,很多编辑审稿量巨大,对于格式不符合本期刊的来稿,第一印象不会太好。也有人反驳这个观点,说老师也不容易啊,要教学要科研还有各种事务,格式问题是期刊社和编辑的责任,不应该让读者“代劳”。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风格,标题、摘要、行文、参考文献、表格、注释、图表等都很有可能有自己的详细要求。你的文章和该杂志的格式相差很大,审稿人自然会觉得你对他们的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wxbz/2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