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加拉国建立当地的生物控制剂中心来对抗

<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为害多种作物,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它的英文名是FallArmyworm,意指其在幼虫阶段取食时像军队作战,所到之处哀鸿遍野,转移又像行军一样迅速,在晚夏早秋为害尤其严重。

据了解,草地贪夜蛾缺乏天敌,可以同时取食多种植物[3],对多种作物的生存,尤其是玉米和水稻产生严重的威胁;它们同时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是目前已知取食范围最广的杂食性昆虫之一,生存能力极强。从卵到发育成成虫再大量产卵只需要30天左右。成虫一夜能飞公里,雌虫产卵前可飞公里,还可在季风气流的帮助下乘风远距离飞翔。(参见文章《中国玉米保卫战:蛾口夺粮》)

中国绿发会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小组认为,防治外来物种,不要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寻找长效机制、寻找更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摆脱对于化学防治的过度依赖,积极探索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物防治方案,才是最佳的、治本式的“虫口夺粮”方式。(参阅往期文章《外来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敲警钟:农业部门应重视生物多样性》)

中国绿发会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小组从CABI处获悉,一项新的研究提议,在孟加拉国建立当地的生物控制剂中心来对抗草地贪夜蛾。现将该文章翻译发布,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草地贪夜蛾(秋粘虫)。来源/网络

新的研究提出在孟加拉国建立当地的生物控制剂中心来对抗草地贪夜蛾

年7月27日,WayneColes

图: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作物造成的损害(来源:CABI)。

CABI领导的新研究与孟加拉国农业研究所(BARI)合作,提议在当地建立一个生物控制剂(BCA)中心,以对抗孟加拉国毁灭性的害虫——草地贪夜蛾。

科学家们在CABI农业和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说非线性商业模式可以扭转目前该国玉米种植者对更安全使用和更环保的BCA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低吸收率。

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wxbz/20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