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fossilsandshit
作者:JonTnnant
机器之心编译
参与:吴攀、李泽南
不久之前,ICLR匿名评审的方式引起了争议,参见机器之心文章《ICLR匿名评审惹争议,盘点10篇被拒却值得一读的好论文》。但围绕学术研究不只有评审的问题,还有引用的问题。近日,一篇讨论是否应该引用预印本论文的文章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作者JonTnnant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博士学位,他也是古生物学预印本平台PalorXiv的创建者之一。在这篇文章之后,机器之心还整理了两条对本文意见不一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呢,不妨在评论中和我们讨论。本文内容不代表机器之心的观点。
最近,根特大学的副教授MattShawky在社交网络上表达了他在正式研究出版物中引用预印本内容的观点,他认为预印本的内容不应和已经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等同对待。这导致了人们对于arXiv和其他论文发布平台的广泛讨论。虽然此前有关预印本的讨论一直存在,但随着此类论文的增多,这些问题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目前,在预印本问题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争议和讨论点,本文试图将它们聚集在一起充分讨论。请注意,你看待传统同行评审模式的态度是这些讨论的重要因素,但那就是另外一个复杂的问题了,在这里不会讨论这个问题。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全方位地研究预印本的问题,如有遗漏,请加入这次讨论。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提前」是预印本存在的主要原因:在各大平台上出现的论文大多是学者们希望快速获得人们承认的最新研究结果,预印本平台可将内容传递给更多人,在同行审议和出版之前(或者期间)引发讨论,获得更多建议。
问题:我们不应引用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
引用未经同行评议的论文在传统上是学术界的禁忌,而且显然是在引用前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我们也要知道,许多期刊在历史上都非常乐意接收「个人通讯」、大会摘要以及各种其他类型的「灰色文献」,有些人现在也会拐弯抹角地引用Twittr、电话讨论的内容,那么预印本为什么要被区别对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