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英文文献?
打开英文文献
或许你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你读完了整篇英文文献
但好像又没读
又或是从头读到尾恨不得嚼透每个单词
读完后束之高阁让记忆随风飘散
读英文文献前大家不妨思考几个关键问题:1.如何判断手头的这篇文献和自己的领域相关值的精度?2.那些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单词(学术专业词汇除外)真的会对通篇的理解形成严重障碍吗?3.“读懂”的定义是什么?没有输出反馈的文献阅读对我们的科研积累到底有没有价值?接下来就由扬小研为大家解答这些疑惑~一、读英文文献的方法
无论是中文or英文,阅读科研文献的顺序,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步初筛论文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确定这篇文章之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值得一读,该怎么读。」
标题和关键字当然是最先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两个因素。摘要(Abstract)部分也会提供给我们一篇文章的主要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接下来我们需要跳到结论(Conclusion)部分,如果一篇文章的结论部分和自己的课题高度相关,那么这篇文章可以继续读下去,反之从时间和效率的角度考量则需要略过。
第二步阅读文章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确认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精读。」
这时很多同学会习惯性地从引言开始,往后逐一仔细研读文章的各个段落。此时最高效的方式是先扫一遍图表以及他们的标题、图注,对于文章的数据内容有一个自己的初判,同学们可以考察一下自己对于图表的解读是否和后面即将读到的文章内容一致。然后我们回到引言部分,去了解研究开展的背景,以及为什么作者要展开这项研究。通过这两部分的阅读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该项研究的内容和目标,通过和自身科研课题的对比来确定是到此为止,还是精读剩下的章节。
第三步精读文献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你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包括实验具体步骤等,对于自身科研项目的开展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精读环节我们需要深度挖掘的是文章的结果和讨论部分,尤其是实验部分。通过对细节信息的研读,我们能够了解作者是如何开展实验,获取初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解读数据内涵等等。一篇优秀的、和自己科研课题高度相关的文献是值得精读的,但切忌从头精读到结尾,这样容易让自己迷失在细节中无法高屋建瓴地去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第四步做笔记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梳理对于文章的理解,列出对自己有价值核心信息,也方便自己在后面的科研工作中能够通过笔记来快速定位相关文献。」
这里不推荐仅仅在在打印的纸质文献上或者PDF文档里面做笔记,后期阅读文献多起来以后会造成索引困难。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用的顺手的文献管理软件(可参考下方链接推荐),来完成做笔记的工作,这样后面整理文献、引用文献、复读文献都会节约很多时间。
二、读英文文献的心态
初涉科研的同学们在阅读英文文献时的障碍,多以“读不懂、看不懂、看过以后脑子里面什么也没留下”来草草描述困难所在,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是被不认识的单词“唬”住了。
随着阅读的推进遇到的生单词逐渐增加,畏难情绪也会越来越浓重,这个时候浮躁的心情很容易跑出来支配你的大脑,让你“误以为”自己一无所获。文献阅读中个别动词和副词的含义不知晓,并不会对文章大意的理解造成巨大影响(专业基础词汇和术语除外),我们在读文献时要摆正心态,泛读通读过程中不必刻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