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基础土壤学作为一门独特的自然科学,它还有未来吗?如果有,如何叩开这扇“未来”大门?
文/李航杨刚(土壤多尺度界面过程与调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土壤学报(年第4期)
美国土壤学会前主席Gardnr曾说:“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与土壤有关的知识值得了解的已完全了解,目前要做的仅仅是对这些知识加以适当的应用而已。即使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也常常错误地认为,其他学科发现的自然科学规律和理论,不需要任何想象和创新就可以直接运用于土壤学的研究当中。在他们看来,土壤学不过是应用生物学、应用化学或者应用物理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并指出:“所有那些认为我们对土壤完全了解的人们,会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百年前相信科学知识是有极限的自然科学家的行列”。
的确,当今土壤学的研究现状堪忧:一是与土壤有关的应用研究越来越火热,但与其基础理论和原理相关的研究相对惨淡;其次是越来越多的冠以“土壤学”的研究却偏离了“土壤”本身。虽然,在学科交叉领域出现暂时性的偏离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越来越多的研究长期偏离“土壤”这一独特体系而渐行渐远,“土壤学”这门学科或将最终被“撕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土壤学”教科书与半个世纪前的相比,其核心知识内容几乎无变化,过时的甚至错误的概念与知识俯拾即是。这些现象似乎给基础土壤学的未来展现了一幅悲凉的画面。
基础土壤学作为一门独特的自然科学,它还有未来吗?如果有,如何叩开这扇“未来”大门?这可能是近10~20年间基础土壤学研究者共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目前仍未找到准确的答案。本文认为,当今最紧迫的任务是对土壤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进行深刻的“方法论”思考(更确切地说是“反思”),以期获得叩开“未来”知识大门的钥匙。本文旨在抛出一些经过认真思考的有关方法论的浅见,以求得学术界对基础土壤学研究“方法论”的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