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科研论文的修回大有文章

修回,即修改后的回复。当稿件投递之后收到大修或者小修的要求,那么就说明稿件的内容得到期刊的认可,但还存在部分的问题。这个时候,想要顺利见刊就需要我们结合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有针对性的对稿件进行修改。而修改完成之后,再次投稿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另一个重要的工作,那便是修回。需要我们针对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细分的回复。在修回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无论是小修(MinorRevision)还是大修(MajorRevision),都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审稿意见。

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精读,彻底理解。对不懂的问题要寻求老师、朋友以及专业SCI科研协助平台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回复审稿意见并写好回复信(ResponseletterorRebuttalletter)。

2.写好回复信至关重要。

因为编辑主要通过看这个回复信来判断作者是否对文章认真修改了。作者需要对所有问题进行逐一回答,并明确指出在修改稿中的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修改。若对审稿人提出的观点持不同乃至反对意见,作者需要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来解释或辩驳。记住,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对审稿人千万不可“得寸进尺”。

3.如果审稿人要求补实验

作者若不能在杂志社要求的修回时间内做完,作者可以给杂志社发信,要求延长修回时间。作者若无法补实验,则应如实解释原因,同时在讨论中正视有关问题,以征得审稿人和编辑的理解。

4.可做可不做的修改必须做

当审稿人对文章数据或分析方法有异议时,往往意味着要重新分析,方法部分要改、图表要改、结果要改、讨论部分可能也要改。千万不要抱着“也许这种修改并不会对文章有大的改善,通过Argue表明自己的理由或许也行?”这种心态。一定要心中牢记,可改可不改时必须改。

如果你认同审稿人的建议,那就重新分析,然后做相应的改动。如果实在不认可审稿人的建议,也千万不能偷懒,也要重新分析,可以最终放到Appendix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Argue。其他修改意见类似,当觉得审稿人的意见可接受,也可Argue的时候,那就接受。

5.Argue时要给出详实的数据和参考文献

审稿人的意见很多,有建议,有质疑,也有反对,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意见都认可,都接受,Argue是难免的。但对数据、分析方法类的Argue一定是要建立在按照审稿人意见分析后、列出相应结果的基础上,加上相应参考文献作为佐证进行的。对观点类的Argue,一定要有足够的、权威的参考文献作为基础,有条理地分点阐述,并按照正文格式列出参考文献。

有些审稿意见直击文章要害,又难以改进,这时一定要承认文章的缺陷,说明自己遇到的困难所在,并详细阐述自己为此所做的努力,然后别忘了在正文讨论部分的最后列出文章的不足。

6.审稿意见的全面回复

作者回复审稿意见时,避免遗漏或回避某些审稿意见,建议作者全面回复审稿意见,即使有不同意或不接受修改,也要说明原因,在每一点意见后面提供清楚详细的回复,一定要确认编辑和审稿人所有提出的点都回复了。

7.将审稿意见与回复内容区别开来

按评审意见编号、问题顺序一一回复。将论文中的修改处标示出来或是指出论文修改前后的个别行数,可以将审稿意见加粗,与回复内容做区别。

8.审稿意见分类

a、分类式回复:如果意见很多,可以试着将它们进行分类,例如将方法相关的意见分在一起、语言相关的一组等等,如果将意见进行分组,记得在信里提及“Ihaveseparatedmyresponsestothereviewers’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wxbz/17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