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业
论
文
年11月15日下午14:30,景秀明教授为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杂志执行主编、高级编辑李跃森教授就毕业论文写作在线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并针对部分同学的毕业开题情况一一给出意见。
李跃森,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杂志执行主编、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双一流”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过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著有《司徒雷登传》《思辨的激情》等,担任过多部电视剧的策划、论证工作,担任编剧的电视剧《龙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多年来担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委、文化产业基金评委、当代翻译工程评委,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广电总局“飞天奖”“星光奖”评委、“金鹰奖”评委、优秀剧本扶持项目评选专家、“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评选专家、“走出去工程”评选专家,中宣部文艺局电视剧审看专家、广电总局网络司评审专家,中央电视台节目评估、监看专家,北京市广电局网络视听发展基金评选、网络节目审看专家。
选题的确立
确立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而确定选题和搜集资料是可以同步进行的,有时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可以,要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其次,不要急于动笔,在动笔之前先做参考文献的目录,作品文本的目录,这是最基本的工作,要从中发现问题,看看别人都做了些什么,又有哪些问题别人还没有做过,自己在这个基础上能做什么。再次,要在别人不会重视的地方下功夫。一个是文献综述,可以按照问题来梳理,也可以按照时间来梳理,总之一定要有逻辑可言;另一个是参考文献和注释,正文当中引用别人的话,一定要在注释中标出来,一定要查原文,用第一手资料,一般不要转引。并且参考文献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最后,对于一篇硕士论文而言,能把前人的理论、成就讲清楚,就成功了一半。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颜值与内涵、视野与格局。具体来讲,颜值就是让人眼前一亮才能一见钟情,文章的颜值就是它的精气神,它的气势。内涵就是知识、学力、才华和个性。而就视野与格局而言是学术领域所缺乏的,因为普遍存在一种用力过猛的现象,普遍的焦虑、过度功利性的追求影响学术水准,也会限制作者的视野和格局。
李跃森老师将什么样的论文单独拎出来具体论述:1.政治立场、学术观点错误;2.缺乏学理性,停留在感受阶段;3.一般性的泛泛而论的知识性介绍;4.证明的是无须证明的道理和学说;5.逻辑关系不清晰、思想混乱;6.涉及的内容过于敏感;7.语言表达不流畅、不准确。
如何写
大家关心的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具有趋势性的方向。尽量限定选题范围,缩小它的外延,要最大限度地集中在一点上,让内涵更加丰富,不要大题小做,要小题大做。
其实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要处理好个人立场与普遍真理的关系,不要把观点建立在未经广泛证实的理论之上。
1.关于问题
问题要有价值,没有价值的问题是伪问题;问题应该带有普遍性,可以用科学方法验证;不要把思维固化,要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分清因果和相关关系,更要注意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要从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现大家没发现的问题。此外,对概念的界定要准确。如果使用某个学术概念,除了大家公认的以外,一定要加以界定,界定可以采用别人的,也可以自己界定,在阐述概念界定时要切忌自相矛盾。
2.关于表达
这一部分涉及到把话讲明白,虽然把话讲明白说起来不难,但如若要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让人准确地理解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达,不仅是流畅,而且意味着准确。在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在写完后要问自己是否有表达清楚。
3.关于方法
其实没有适用于所有论文的方法,论文写作的方法就是没有方法,没有任何一篇文章、一本书能教会人怎么写论文,并且没有任何诀窍,只有经验和教训。
几点建议
1.要有自己的学术个性
学术研究如德国小说家保尔·海泽提出的“猎鹰理论”一样,论文要有独特性,要有某些带有标记性的东西,可以形成风格的东西。如果在写作上有一些缺点也没关系,可以把缺点发展成为个性,而创新就是个性+问题。在这里,李跃森老师也强调硕士论文用得最多的一个套路,就是借用某个大的理论来观察、阐述一个当代问题,这时候一定要注意那个理论框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度,不能南辕北辙;要注意它的兼容性能不能把问题塞进那个框架;还要注意自洽性,能不能在学理上自圆其说。
2.要有一点自信
很多年轻学者缺乏自信,就会用很多名人、专家的观点来论述问题,动不动就用一些别人不太懂、自己也似懂非懂的理论,或者使用大量时髦的术语来装饰自己的论文,例如前几年流行的“话语”、“解构”以及这两年流行的“遮蔽”、“镜像”。其实这些有时候会对自己的论文起反作用,过多的装饰会埋没自己的观点。
3.要有学术勇气
要有一点冒险精神。有的人写论文过分追求稳妥,提出自己观点的时候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跟专家、名人的观点发生抵触,而自己写的东西一定百分之百正确才敢提出来,在这种心态下很难产生好文章。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4.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
一个题目做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感情,论述起来就会特别强化自己研究对象的价值,忽视甚至否定其他东西的价值。陷在自己的观点里面七绕八绕,把自己给绕进去了。要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5.不要证明无须证明的东西
理论家已经证明过他们的理论,不需要再重新证明一遍,有些论文把关系给颠倒了,理论家的观点应该成为自己的论据,而不需要给理论家们提供论据。要清楚自己表达的东西,到底要说什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最好能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核心观点。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
6.不要卖弄学问
不要把自己所有知识都塞进一篇论文,也不要想在一篇文章中解决所有问题;论文的读者差不多都是专业人士,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卖弄学问,懂得取舍才算会做文章。
7.不要让自己陷入悖论
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的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一种论断看起来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一种论断看起来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最后,李跃森老师针对同学们就自己毕业论文开题情况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且详细地解答,在一片热烈的、激动的气氛中结束了此次讲座。相信在李跃森老师的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下,同学们会对“论文”以及对论文的写作有了更加清晰的、准确的新的认知,在以后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毕业论文的写作上会更加从容,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努力成为“学术机器”上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
THE
END
文字
秦云娜
图片
朱圣洁
编辑
杜前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