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年5月出生,副教授,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社会科学教研室教师。研究领域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术方向为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社会学。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奥林匹克营销和奥运经济;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大型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奥运会的财务风险管理》(年)和《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年)。在《体育与科学》发表学术论文:①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与对策(年),②亚动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原因与对策(年),③北京奥运会门票销售的比较与反思(年),④经济因素与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归属问题探析(年),⑤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风险源、风险因素与突发事件研究(年)和⑥论奥运会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特征(年)等。
年《体育与科学》学术期刊的第2期,发表了拙文《对近25年来中外体育概念研究的比较》,这是我发表在《体育与科学》期刊上面的第1篇学术论文,当时,对于我一个在读博士生来说,内心十分激动,对杂志社也是心存感激。到年,我先后在《体育与科学》期刊发表了16篇学术论文,见表。回想十余年自己的学术成长之路,点点滴滴的进步,无不有着《体育与科学》编辑部的关心、帮助和呵护,尽管从未见过编辑部的任何一位老师,但是,多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
表-年本人发表在《体育与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一览表
序
文章题目
发表时间
1
对近25年来中外体育概念研究的比较
年第2期
2
奥运会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年第3期
3
现代奥运会收入来源的研究
年第6期
4
科技进步与当代体育的发展
年第3期
5
论奥运会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特征
年第4期
6
北京年奥运会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
年第1期
7
论奥林匹克教育与人文奥运的关系
年第4期
8
论奥运会的全球化特征
年第2期
9
近4届夏季奥运会财务状况的研究
年第4期
10
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评估
年第1期
11
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风险源、风险因素与突发事件研究
年第3期
12
北京奥运会联合市场开发计划与企业赞助情况研究
年第2期
13
经济因素与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归属问题探析
年第4期
14
北京奥运会门票销售的比较与反思
年第3期
15
亚运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原因与对策
年第1期
16
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与对策
年第3期
一、《体育与科学》对中青年体育学者的扶植与要求
关爱。“版面费”是发表体育学术论文无法回避的话题。受学术期刊杂志发行量偏少,杂志社经费不足,通货膨胀和体育专业期刊专业性较强,以及可读性有限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杂志社需要收取作者一定数额的版面费,用以负担杂志的出版和发行,但是,《体育与科学》期刊还是能够在有限的资金面前,对当年我就学期间(-年就读博士学位)发表的4篇学术论文进行半价收费,体现了期刊对作者的关爱。我想编辑部的老师对其他在读研究生的做法也会如此。
扶植。《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是我唯一投稿《体育与科学》期刊,而没有被录用的文章。实际上这篇文章是我博士论文《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工作者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科研的水平也相应提高,大量的体育工作者都能够从事有关体育方面的科研工作,直接的结果就是学报、期刊的稿件数量大幅度的提高,使得给期刊杂志社投稿,没有被杂志录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我却收到了编辑部程志理主任的亲笔来信和退稿,信中告诉我为什么文章没有被杂志社录用,这让我十分感动,也感到十分吃惊,遗憾的是,今天我并没有找到这封来信(信,肯定在,放在特别的地方,反而找不到了!),但是,信的大致内容我至今记忆犹新。来信主要是说:“经2名评委审稿,觉得文章不够有新意”。其实,杂志社的工作十分繁忙,编辑部完全不用给我来信和退稿,在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就会自动将文章处理。面对沉甸甸的来信,我重新修改了自己的论文,年,我的博士论文《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体育经济方面的学术著作。
宽容。《对近25年来中外体育概念研究的比较》,是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这篇文章有意思的是,当时文章的参考文献很多,几乎占用了发表出来的文章的1页,重要的是,文章中对国内外有关体育概念的研究作者进行了“指名道姓”的点评,那时国内还很少有这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这是借鉴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做法,当时,我只是一名学生,但编辑部“允许”了这样的做法,使得文章得以顺利发表,此文随后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卷全文收录。
要求。尽管10年间我已经在《体育与科学》上发表了16篇论文,但是,杂志编辑部对作者的稿件要求还是一丝不苟的。年拙文《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与对策》在第3期发表。此文的发表过程,却凝聚着编辑部老师大量的心血。编辑部程志理先生前后7次亲自打电话,就文章中存在的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引文的出处、数量,文章内容重复的地方,文中表格的使用和数据的精确,以及英文摘要等方面的问题多次提出针对性极强的具体要求,并对文章中有些内容方面的表述给出中肯的建议,修改工作是艰苦的,但得到了编辑部的鼓励,文章终于付梓出版了,面对发表出来的长达10页的文章,自己却无法表达对编辑部老师深深的谢意!
二、《体育与科学》杂志设置的“奥林匹克文化专栏”,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第一,稳定的研究专栏,汇聚了国内奥林匹克运动研究方面的学者和专家。
国内能够发表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学术成果的体育核心期刊有13种,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中也是有一些关于体育运动方面的研究,自然,这些期刊当中不乏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研究成果。
伴随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前后2次)、筹备和举办,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研究让很多人,甚至是很多的杂志“趋之若鹜”,一时,从事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研究的学者数量极大的“增多”,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快速增加,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成果似乎也更容易发表,但北京奥运会之后,以奥运会为核心的研究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学术成果大幅度的下降,形成了前热后冷的情况。
与其他核心期刊不同的是,《体育与科学》不仅能够在北京奥运会申办、筹备、举办时设置“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专栏,而且在奥运会举办之后,始终稳定地保留“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专栏,每一期杂志都有奥林匹克文化研究方面专门的学术成果,长此以往,《体育与科学》杂志汇聚了一批研究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学者和专家。
第二,拓宽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增加了奥林匹克运动学术研究成果的研究深度。
中国较早进行的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方面,注重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性、教育性和美学价值,研究视角多集中在历史学、教育学、哲学和美学等,随着奥运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奥运会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研究,不仅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