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概述
一、怎样选题?
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步骤。正确的选题是写好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前提。
在选题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应在我们所学的学科专业的范围之内,
2.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性,不能完全是对实践某一问题的归纳和阐述,以往有的论文缺乏较深入的理论分析、理论说明,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研究生毕业论文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性、研究性,并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
3.选题要有一定的现实性。所谓现实性,即你所选的题目要有现实意义
4.选题必须从问题出发,即你选的题目,或是在理论上有几种不同观点、或理论与实际有偏差或距离,或在实际中有许多问题要研究、解决,你从中找到切入点,也就是说你的选题确实有问题值得研究,陈旧的、过时的,别人已经研究多少遍的东西,或已有定论,并成为方向性、目标性的问题,不要选,选题一定要有问题值得研究,一定要有新意。
5.选题不要过大,不要选自己驾驭和把握不了的东西,
6.选题时还要考虑选题的可行性,即自己具备哪几项比较优势或潜能。
7.毕业论文切忌写成工作报告、规划,或经验材料。
建议:
一是选题不能超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随意去选。
二要选能提出自己见解的题目。
三是选有现实意义的题目。不要空论空谈。
四要注意选题的可行性。要“小题大作,不要“大题小作”。
二、怎样开题?
开题是介于选题和写作之间的中间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查阅、消化和综合文献。题目确定后,要集中一段时间查阅文献。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或走弯路,并力求有所前进。在这个问题上,导师要提供一些主要文献并指出一个大的范围,让学生逐步扩大知识面。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从这些文献所引证的参考文献目录中进一步去查找其他文献。这种“顺藤摸瓜”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资料的捷径。另外还要查阅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重要期刊,要尽量精查精读,读一些重点文章。这里,起码要看完所有目录。这样,就可以了解本学科专业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便从中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还要重视报刊文摘中的“二次文献”。现在,要充分利用电脑,进行网上查找。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研究。
在研究文献资料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弄清别人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有无创新,有无偏颇之处;二是要弄清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别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三是要弄清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要盲目追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够举一反三、扬长避短。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
1.自制资料卡片,上面写明资料的题目及简要内容,资料的出处、页码年月等。
2.自己抄录。
3.全面或部分复印。
4.剪下自己订阅的报刊上的有关材料等。
收集资料主要注意三种:
1、与论题直接相关的原始材料;
2、他人对该论题或相关论题的研究成果材料;
3、与论题有关的社会、文化、语言、历史背景
(四)总体构想和写作提纲
1.“总题构想”
总体构想直接关系到选题的动机和目的,合理的总体构想,是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某种独立见解。并且明确这种独立的见解的现实针对性,即其实践与理论依据是什么,这种见识与思路对解决现实中的某一问题有什么值得借鉴、参考或指导的意义。总体构想的核心是确定自己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并通过哪些论据让同行或人们认可。
2.“写作提纲”
1.确定基本论点。确定基本论点。阐发基本论点的若干个小的论点。
2选定材料。选定材料,就是选定将要写入论文中的材料。
3.编制提纲。要编制一份好的毕业论文提纲。
形成论点时应注意:
1、论点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同时论点又要辩证,不能走极端;
2、论点要科学正确,不与常理和事实相背离;
3、论点要准确,不要夸大其词,防止偏颇。
三、写作毕业论文
(一)起草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据论文的主要篇幅,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
论文的正文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绪论、本论和结论。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讲清研究的动机、写作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提出问题、概述内容、明确中心论点等。一般要求语言简洁扼要,开门见山,引人注目。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要求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要求内容扎实、丰厚。考生在这一部分,必须根据论题的性质正面论证,或反面批驳不同的看法,或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或论述新思想新发现等。在该部分中论证是极其重要的,它决定着论文的成败。要写好这一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论点是明确新颖、深刻、严肃的。论点不管是否需要论证,都必须是可以论证的。
2、论点必须有材料的支撑,必须有可用来证明使其成立的材料。
3、论证必须根据论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论文结构形式,不同的论证结构形式,决定了本论部分的结构。
4、论证逻辑要严密。合乎逻辑的论证,别人是无法驳倒的。
1.起草必须对论题进行充分有力的论证。
2.在进行论证过程中,可采用事实论证、事理论证、比较论证和因果论证等形式。
(1)事实论证。所谓事实论证,就是运用客观事实资料作为论据而展开的论证。它是常用的、简便而又准确的论证方法之一。事实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夹叙夹议、纵横并举、点面结合、连续排比、优劣对比、有总有分等方法进行。事实论证的一般要求是:既可以用重大的客观事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典型案例等,也可以用平凡的客观事实(如一般事例、案例、数据等);应尽可能选择运用人们知晓的客观事实;事实材料应力求新颖,富有说服力。
(2)事理论证。所谓事理论证,是指运用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生活中的道理、哲理或名言等作为论据展开的论证。事理论证可用一般的事理论证(讲清道理)和引证(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论述、格言、成语、警句等)两种方法。采用事理论证应当注意做到:思路敏捷,说理透辟;引证的内容准确、典型、恰当、自然,能点石成金。
(3)比较论证。所谓比较论证,是指将甲事物与乙事物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比较论证常用的有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差比论证三种类型。
①类比论证,是指把本质上有相同点或相似点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已知的甲事物的某种属性推导出乙事物亦具有这种属性的论证方法。采用类比论证的要求是:用以类比的事物必须同属一类事物;同类事物相比,必须有本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②对比论证,是通过对两种对立的事物的对照分析来进行说理的方法。它是人们经常采用的说理方法之一。对比论证可以采用横比和纵比两种方法。“横比”,就是横向比较,即将相互对立的这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这一方面与另一方面进行比较,以达到分辨是非、褒贬好坏、扬善抑恶的目的。“纵比”,即纵向比较,以揭示事物现实历史的矛盾的论证方法。横比和纵比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对比的着眼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论证社会主义法律优越性时,可以采用对比论证中的纵比方法。
③差比论证,是通过具有差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以论证论题的方法。采用差比论证时应当注意:既看到它们的相同点,又看到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国法律与外国法律、民法与刑法的差异时,可采用这种论证方法。
(4)因果论证。所谓因果论证,是指运用对客观事物本身或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材料,对论文所确立的论点进行的论证。因果论证可采用并列、层递、转换、推论等方法。
①并列法,是指运用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同类性质的因果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②层递法,是指通过逐层、连续地阐明因果关系达到人们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地看到事物的本质。
③转换法,是指通过阐明事物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必须首先弄清从一个角度看,此一事物是因,彼一事物是果;从另一角度看,彼一事物是因,此一事物是果的这种因也是果、果又是因的复杂关系。
④推论法,是指运用因果关系用已知推论出未知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已知事实未知事实已有因果关系;推论必须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要求。
除了运用上述方法以外,还可采用逻辑上的演绎法和归纳法。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它们亦是毕业论文中运用证据证明论点的常用方法。
3.写作毕业论文,应当注意正确地使用语言。
毕业论文的语言,要求具有准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论辩性。准确性体现在用词贴切和造句恰当。抽象性体现在概括、简洁的精要、深刻。逻辑性体现在合乎事理、严密有序。论辩性体现在从正面论述和反面辩驳两个方面。毕业论文的语言应用专业术语。就法学学术论文而言,应尽量运用规范性的法律语言。
4.正确运用引文和加注。
(1)关于引文问题。所谓引文,是指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论证上需要,引用经典著作、文献中的内容、法律条款或其它内容的原文。引文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作者对沦题的论证力。人们常说的“旁征博引”中“引”,就是指引文。引文时应当注意两点:引文在论文中应尽量少而精,切不可求多;引用经典著作、文献资料,不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而应当按原著的本意引用。引文有两种:一种是直引,即直接引用经典著作、文献或法律条款中的字句、段、条、款等,作为论证之根据。直引时应当注意:在原则上,直引的内容须与原文相符,不能有任何差异;没有正式公布的文献资料、法律条款、内部文件等内容,一般不得引用。另种是意引,即对经典文献、法律条款等原文经游作者加工、改写或概括之后,引用其主要意思。意引时应当注意:意引写出的内容相对原文应当浓缩;意引的意思必须符合原文的意思,不得篡改或歪曲。学术论文引文的方式,常用段中引文。段中引文,是指将引文加写在论文之中。如果是直引,应在引文的首尾字之上加引号;如果是意引,可只在引文之前加冒号,也有的不加冒号,但须注明出处。无论直引或意引,均需在文章的末尾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注明引文的出处。
(2)关于加注问题。所谓加注,就是一般讲的注释。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因此一定要特别注意注释与引文的区别,不可混淆。加注有四种方法:段中注,即夹注,将引文用括号标明;脚注,即在当页的页脚注明;章、节注,即注在一章一节之后;尾注,即把注附在全文末尾。我们的要求是采用脚注的形式。
(二)修改定稿
检查并修改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论点与论题的一贯性;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性;
3、论文的结构层次与逻辑思维的密切性;
4、论文的语言表达意思的准确性;
5、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性;
6、采用的数据、年代、人物名及地名是否准确;引用的注释、文献参考资料的列举是否真实恰当;封面署名、装订是否工整等等。
从形式方面应当考虑:题目是否简明、贴切;论证是否深刻;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严谨;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文面是否合格。修改的具体方法是:增、减、删、换、移。为了提高修改质量,还应当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再修改:搁置一段时间再修改;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再修改;查阅有关资料再修改;听取同行意见后再修改。
三.定稿。就是把已经修改过的稿作,打印定型。
1、论文摘要。关键字。概括性。引导性。便捷性。
论文摘要写作的内容要求:要应尽可能全面反映文章的内容。告诉读者:文章探讨了什么问题,根据什么材料和理由,运用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样的看法或意见,给读者一个尽可能全面的印象。把论文中最有新意和最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
2.格式要求。学校规定。
参考文献。为了体现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要保证:论文中确实引用了别人的地方才列出这个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严格按照文中出现顺序给出;参考文献的每一个序号都能在文中找到。比如,有10个参考文献,那么,文章中最好能够找到从1到10这10个标号。考虑到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一篇文章价值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在引用参考文献时,优先考虑所投期刊发表的文章,优先考虑期刊主编、编委和专家库中专家发表的文章。同时,高质量的期刊的编委、专家的水平都比较高,引用他们的文章只会增加你文章的分量。
3、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参考)
毕业论文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建性发挥和见解。
良: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
中: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比较充分,资料比较丰富,层次清楚,文笔通顺。
及格:基本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尚可,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论据能说明问题,资料符合规定,层次基本清楚。
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论文不及格。
未完成预定的论文写作内容,或抄袭他人的论文或文章;
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分析有明显错误,论文结构不合理,质量较差;
字数少于规定要求,打印装订不合格;
毕业论文不及格者,需申请重做。
4、毕业论文的答辩
论文答辩,是审查论文的一种补充形式。可以对应届毕业生的全部论文进行答辩,也可抽调出部分同学的论文进行答辩。
答辩的准备:
1.自己为什么选定这个题目;研究这个题目有哪些学术的或实践的意义;自己所写的基本观点和依据是哪些等。
2.对这个题目已有哪些人研究过;他们的主要观点和依据是什么;自己同意或不同意他们哪些观点;理由何在;自己在哪些方面对他们研究的问题提出和解决了等。
3.自己的论文中还有哪些问题应当涉及或应当解决,虽有一定见解,但因力所不能及而未能接触,或因觉得与论文论证的中心问题联系不大而未涉及。对以上诸问题,应在经过思考之后,写成论文答辩提纲,并记在脑海里。
答辩注意事项:
1.携带论文和主要资料参加答辩会,以便临时查阅。
2.携带笔记本和笔,以便及时记录答辩老师向自己提出的问题。
3.对参加答辩老师的提问应当仔细听取,简记在记录纸上;如果未听清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请他再说一遍,待弄清提问的正确意思之后再作回答,切不可贸然回答,防止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发生;答辩时,切不可精神太紧张,对自己有把握能正确回答出来的问题,回答时要充满信心并用流利、肯定的语言进行;对自己没有把握作出正确回答的问题,虽可作回答,但是,当老师提出疑问或指出回答得不正确时,不可辩解,更不可无理狡辩,此时,可表示自己对此问题尚未弄清楚,决心在今后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
4.答辩结束,无论参加答辩老师提出什么意见,应当向老师表示感谢,并从容、有礼貌地退场。答辩之后,应在认真考虑参加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此次写作毕业论文的经验、教训,以便加深对论文所涉及的问题的认识和为今后提高研究工作的能力打下基础。
夏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