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同学在写论文时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在一篇论文开始前都有着万丈雄心,但现实却是“对不起,打扰了”。
看文献看到天昏地暗,之后却在写文献综述时卡住了.....
仅仅这一步,就花光了你所有的力气。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实则最令人无从下手,一不小心就会走进误区。
简单罗列堆砌文献
文献综述应该是通过寻找各种文献的内在关联来实现学术增值,而不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罗列。
有些作者在写文献综述时,会不自觉的将文献罗列在一起,将各种没有关联的文献罗列在一起确实会比较容易,但这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描述型文献综述,很难获得审稿人的认可。
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变成作者的读书心得清单和资料汇编,只是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表面上看洋洋洒洒,而实际上作用有限,读者既看不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到“证明的来龙去脉”。
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
有些文献综述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主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特别是会遗漏一些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缺乏权威性和学术性。
这样就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进展,对文献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
文献综述只述不评
文献综述不只是对自己读过的文献的简单重复和一般性介绍,真正有价值的是自己对于文献的观点与见解。
若在文献综述中仅仅是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缺乏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难以体现自己的研究贡献。
特别是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论文避重就轻,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而实际上,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为了帮助大家,盐趣特地邀请到SSCI审稿人Oliver带来一期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免费线上分享。导师将会结合自身经验,为大家从文献的筛选、总结及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带来独家干货。
如果你正在为论文写作及文献综述烦恼的话,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次的分享!
讲座还设有专属问答环节,可以直接与导师在线交流,询问自己最好奇的问题。
快来一起听讲座吧!让我们一扫“论文难产”的无奈~(下滑)
扫描下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