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文载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1期,作者朱剑,系《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编辑:学妹
摘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之所以有“三大核心”之称,盖因其在学术评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读“三大核心”主要研制者的观点可以发现,“三大核心”虽然皆声称以“布氏定律”和“加氏定律”为理论依据,但作为核心期刊的前两者与CSSCI在研制目的、用途、方法、产品等诸多方面迥然相异。核心期刊的研制者通过将文献检索理论改造为评价理论,使指导订阅的期刊目录成了期刊质量排行榜,但其理论改造及其所标榜的评价作用都是十分可疑的,其对核心期刊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也是不能成立的,而在坚持评价主体身份、坚持以排行榜为唯一产品形式基础上的进路设计,很可能让核心期刊走向没落。后起的CSSCI虽然比较忠实地遵循了“加氏定律”,但在其起步阶段表现出了对核心期刊明显的路径依赖,对评价功能的过度宣传,使其在影响迅速扩大的同时背离了初衷,检索工具变成了评价产品,“C刊”的风头甚至盖过了核心期刊。来自学界的抨击让CSSCI开始反省,重新“发现”了数据库的价值,从而开始了向数据服务平台的转型。在学术评价改革势在必行的背景下审视“三大核心”的进路,评价机构的评价主体身份因专业性的缺陷无法弥补而永远不可能得到学界的公认,因此,退出评价,回归数据开发者的定位,方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如此则既可开辟评价机构新的发展空间,也可推进学术评价向学术共同体的回归,但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的困难和对评价权力的留恋将构成其前行路上的两大障碍。
(五)批判风暴给CSSCI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与核心期刊相比,CSSCI所遭遇批评的激烈程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批评集中地出现于《—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发布之后不久的年初,主要阵地有学术批评网等网络媒体和《东方早报》等大众媒体。
1.批判风暴:起于青萍之末
针对这个新版目录,代表性的批评意见有:其一,将来源期刊评选标准泛化为学术评价标准,损害了学术,助长了学风问题和学术腐败,“CSSCI成为各高校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学术评价的权威标准,成为中国学术界,特别是中国高校学风浮躁、学术不端的重要诱因。其结果,既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造成无以复加的重大损害,也成为一些学术期刊走向腐败的重要原因”。(注:方广锠:《废止以CSSCI为高校学术评价的标准——致教育部长袁贵仁教授的呼吁书》,学术批评网,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白癜风该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