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次理论与公示语翻译
——以首都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语言环境创建中的公示语翻译研究与实践为例
朱慧芬(浙江工商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
陈君(中原工学院,郑州)
吕和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摘要]本文借鉴方梦之教授提出的应用翻译研究三层次理论,从宏观理论角度探讨了公示语译写研究理论,从中观策略角度提出了公示语译写策略,从微观技巧层面创新了公示语译写技巧;进而确认“一分为三”不仅开创性地筑建了应用翻译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架构,同时也为公示语翻译这类特殊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架构的创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关键词]“一分为三”;公示语翻译;宏观理论;中观策略;微观技巧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于年6月正式由国家标准委、国家语委颁布。毫无疑问,国标的颁布是公示语翻译规范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国标颁布实施至今已有二年,在这二年的时间里我们却未见其在人们翘首以待的语言环境优化,公示语翻译规范化方面带来的期许的变化和所应产生的划时代影响。年4月在宁波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我对当时全国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状况做出过这样的分析判断:“Chinglish公示语翻译在我国一线城市迅速出现回潮,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旅游目的地更是比比皆是,并在Chinglish情理化、特色化等奇谈怪论纵容下大有燎原之势。”(吕和发,:80)时至今日这仍然是触目惊心的现实。
“面对Chinglish回潮怪象,最需要反思的就是为公示语翻译实践、标准建设、应用监管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的公示语翻译学术研究。”(吕和发,:80-81)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们不仅在调研,在反思,也在频繁造访中西医医疗机构。在这两年时间里的调研、反思中得到的感悟是:我们的公示语翻译研究不仅需要借鉴西方各类翻译理论、策略、技巧的头疼医头,对症下药,更宜从标本兼治、全面调理的中国译论中寻求良方。
年方梦之教授在《翻译策略的理据、要素与特征》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应用翻译研究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次理论。方教授在文中明确指出:“翻译研究是宏-中-微相统一的系统性研究,既要建立宏观的核心理论,又要有中观策略的过渡,还要有微观技巧为依托。”(方梦之,a:47)在后续的相关研究中,方教授多次提及公示语翻译研究与实践,并将其作为三层次理论的有力例证予以阐释。毋庸置疑,公示语翻译研究是应用翻译的重要门类,公示语翻译研究与实践也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语言环境建设诸环节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过去的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专家学者们在公示语译写的宏观理论、中观策略、微观技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亟待整合形成体系,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语言环境创建做好理论准备。
1支撑公示语翻译研究与实践的宏观理论
“宏观理论为核心理论,包含翻译研究的本体论价值观、方法论、认识论及其范畴体系。宏观理论是较高层次的理论,它在翻译思想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