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获奖成果赵力余丁中国油画五百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二等奖

《中国油画五百年》

作者

赵力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并留校任教。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艺术和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台湾实践大学创意设计管理博士班客座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入选人,文化部、北京市文化产业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中国书画鉴定、当代美术批评、艺术经济研究、展览策划推广等。重点研究课题包括“中国油画文献研究系列”(其中的《中国油画五百年》为十二五国家出版计划重点项目,并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等诸多奖项);“19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系列”(先后出版《京江画派研究》、《京江画派》等);“中国当代艺术家研究系列”(先后出版有《中国当代艺术》、《青年决定未来》等);“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系列”(长期担任《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中国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北京文化局《北京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等项目负责人);“中国美术史教材系列”(曾参与《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史简编》、《中外美术简史》等教改项目);“中国美术鉴赏系列”(先后出版《最美中国画幅》、《中国画鉴赏》等)作为大型学术活动的策划人,先后参与策划项目有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世纪中国美术奠基人系列展览”、“新中国美术开拓者系列展览”、“中国水墨年鉴系列展览”、“全球艺术品收藏高峰论坛”、“艺术经济高峰论坛”、“博鳌论坛-亚洲艺术沙龙”、“中国当代收藏家年会”、“上海国际收藏论坛”、“艺术赞助人大奖"、“悉尼中国当代艺术月”等。

余丁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留校担任《世界美术》杂志编辑,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院长、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席。

主要著述有《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影响世界美术进程的大师》、《世界美术大系: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合著)、《欧洲19世纪美术: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合著)等。进入新世纪以来,他专注于艺术管理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有关视觉艺术的管理专业,并创建“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担任副主席、秘书长、现任主席。年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系主任、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前任主席简·杰夫瑞教授合著出版了《向艺术致敬:中国与美国的视觉艺术管理》一书,该书的英文版在美国和欧洲发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新学科建设”艺术管理学科研项目负责人、文化部艺术科学国家课题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艺术管理学概论》主编。教育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艺术学科发展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首席专家。

作为中国著名的艺术展览策划人,致力于中国艺术走出去。年策划中国水墨画展在曼谷泰国国王王宫展出,并曾作为两届“联合国公务员日”(PublicServiceDay,UN)特别展策展人,于年、年分别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西班牙巴塞罗纳联合国总部策划了“水墨聚焦·走进联合国”和“水墨聚焦·走进西班牙”展,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副秘书长沙祖康的高度评价。年,作为联合策展人策划了德国中国文化年“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年-年,作为“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品牌总策划,策划组织实施了“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纽约系列活动。编纂过程

目录

卷一目录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卷二目录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卷三目录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卷四目录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卷五目录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前言

《中国油画—》是一部以大量文献为基础编纂而成的工具性书籍,故极有必要先厘清“文献”的意涵以及我们对文献的工作方法。在中国,“文献”一词古而有之,最早可见之于《论语·八佾》篇。到了南宋,理学家朱熹开始对“文献”进行明确的界定,其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文献”乃为一切文化历史典籍和历代有识之士的所有著述,此当为关乎“文献”的传统性定义。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文献”的定义也与时俱进,不断发生变化。年,法国人保罗·奥特勒(P.Otlel)最早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文献”一词,该词源自拉丁文的“Documentum”和“Lituratune”,英文则在此基础上衍生为“Document”与“Literature”。虽然“Document”与“Literature”译为汉语均为“文献”,但在意义上它们还是有区别的:“Document”指历史性强的文件而言,有单复数,分别指一篇或几篇文献,常用于社会科学著述之中;“Literature”是集合名词,无单复数之分,常用于科技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目前,国际图联(IFLA)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中特将“文献”一词定义为“指任何以实体形式出现的文献”,其意可泛指记录有信息、知识的各种载体。而根据中国年和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即《文献著录总则》、《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述语》两文件中的规定,“文献”一词在中国的当代定义则为“文献就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讲就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它是人类大脑劳动总结出来的丰硕成果。依据当代的定义,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所谓“文献”的知识性,是指文献的内容,就是说凡是文献都记录有一定的知识;所谓“文献”的记录性,是指文献的记录手段或方式,就是说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频、视频等作为文献被记录的手段或方式;所谓“文献”的物质性,是指文献所存贮的一定形态的物质实体,即包括图书、期刊、特种文献、缩微制品、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幻灯片、影片、唱片、甲骨、帛绸等物质形态。文献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人类从事生产实践、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记录和缩写,是知识存贮、知识传承、知识交流的重要物质形式和工具。正因为如此,通过文献也可以近观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面貌与特征、社会实践的发展与进步。而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的水准,也正在成为一种国际通行而日益重要的标尺,用以衡量一个现代国家文明的程度与水平。故而,文献的充分开发利用,也必将促进现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油画文献同样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近百年来,有关油画的文献为数不少,内容涉及也十分广泛。在继往开来的新世纪之初重提中国油画文献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美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虽然与中国画相较,油画技术从西方传来中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然而中国油画却同样创造出值得夸耀的历史与传统,近年来的中国油画又经历了很大发展。相比之下,相关的理论研究却是刚刚起步,而进行规模化的、深层次的专门史编撰的条件仍未成熟。因此编辑出版这本《中国油画文献》的初衷与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了解知识的渴望,也期望能够引起专业工作者的兴趣,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夯实基础。中国油画文献在拥有前述一切文献之共有属性的同时,自然也具有其鲜明的专有色彩。首先,中国油画文献是以中国油画为中心的记载物,其内容主要关涉中国油画的专属场域;其次,隶属视觉艺术的中国油画,其文献被记录的手段或方式无疑还应该包括那些被精心保存下来的传世作品以及衍生图像,它们共同构成了无与伦比的、可以通过视觉进行传达的、可资验证的鲜活记录。然而强调中国油画文献的专有性,并不是要刻意区隔它与其他学科间的关联,实际上中国油画文献关涉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民族学、文化比较学等,几乎涉及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由此种种,形成了中国油画文献所特有的“窄度”与“宽度”、丰富性与广泛性。

众所周知,文献工作是以特定的文献为工作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选择和评价文献,并通过索引、题录、综述或述评等多种途径,以传递社会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活动。面对如此独特与复杂的对象,我们的工作又是如何展开的呢?

首先,我们将文献的来源按照载体形式分为印刷型油画文献、非印刷型油画文献。

印刷型文献是以纸张为存储介质,以印泥、铜印、胶印、油印、铅印、静电复印等为记录手段而产生出来的中国油画文献形式,我们尤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nr/1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