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完成学位论文是硕士生涯的必经之路。学位论文是硕士三年期间核心工作的总结,是硕士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我将就自己的写作经历谈一谈学位论文的写作概要及注意事项。
01
写作概要
一篇学位论文在结构上主要包括题目、摘要、目录、正文四部分。下面我将从这四部分入手进行介绍。
题目
题目决定了研究主题,是论文的灵魂。可以说,好的题目是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一般来说会是一个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并且对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有非常乐观估计的方向。导师在确定题目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导师会亲自把关学生所拟的题目,甚至会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帮学生拟好题目。
题目应能体现出核心研究主题,且应尽量具体。例如“高位过预旋供气系统”就比“预旋供气系统”具体,前者限定了是哪一种预旋供气系统;“设计计算研究”、“实验测量研究”就比单单“研究”两个字具体,前两者限定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目录
目录是写作逻辑的直接体现,是论文的骨骼。目录就是文档结构图,是读者看到的文章中每一章、每一节的标题。一个好的目录应该使得读者只看目录就能完整地、无歧义地了解本文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做了哪些准备,进行了哪些研究工作。在确定目录的过程中,要与导师多多沟通。
不同文章的目录结构不同,其背后是行文逻辑的不同。例如研究项目结题时所撰写的结题报告。报告会根据立项计划书中的工作计划撰写,根据工作计划依次排列一至五章,各章节内容很可能是相互独立,互不打扰的。例如第一章写A模型的研究情况,第二章写B模型的研究情况….以此类推,各章处于平行的地位。与结题报告不同,学位论文的文章结构则是各章递进的单逻辑线。例如,第一章写研究主题的确定,第二章写为研究此主题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第三章写针对此主题所进行的初步研究内容,第四章则写在第三章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研究内容,第五章写最终的研究结论。文章的逻辑线力求清晰、直白,让人一目了然。
在具体的各章标题的确定上,所选词句要足够凝练。例如,某一章主要针对跑道型接受孔进行研究,探究了应用跑道型接受孔的高位过预旋供气系统的流动温降性能,并且分析这种跑道型接受孔结构对整个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情况。那么就可以凝练为“跑道型接受孔模型流动温降性能分析”,既点出了研究的核心“跑道型接受孔”,又明确了研究的是“对整个模型的流动温降性能的影响分析”。
同样,各节标题也要准确、具体。例如,“设计方案”就不如“叶型接受孔设计方案”准确;“温度的影响”就不如“温度对壁面换热情况的影响”具体。
图|论文封面
正文
正文是论文核心内容的具体展示,是论文的肌肉和血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超过六章,本文将以五章的论文为例进行各章内容的介绍。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主要工作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为什么要提出这个研究问题,研究该问题的意义何在,国内外学者针对此问题的相关主题都进行了哪些研究,本文计划针对此问题在哪几个角度进行研究,研究思路是什么等等。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作上,不应简单的把每一篇文章列为一段,写类似于“xxx针对xxx做了xx研究,结果表明xxxx”的话,而是应将参考文献所针对的问题进行分类,每类写一段,写出针对各个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是怎样的思路,做出了什么内容,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这对于理清研究思路,点明论文主旨十分有帮助。
第二章介绍研究前的准备工作。一般会有介绍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的部分理论,以及作者在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推导、所定义的研究参数等。二是介绍论文所研究的具体模型。三是如何确保论文的研究结果具有高置信度,比如对于以计算流体力学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就应展示模型的网格划分情况以及所采用的的数值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并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以及与前人文献结果的对比等来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再比如对于以搭建实验台、进行气动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实验测量研究,就应展示实验台设计思路,测量设备及测点的选取,实验误差分析等内容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与大家的刻板印象不同,评审老师往往不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