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览农科院陈化兰研究组发表H7N

编者按

近日,国际学术权威期刊Nature子刊CellResearch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组的论文。该研究通过评估分离于-年中国活禽市场的H7N9病毒的进化,发现23种不同基因型,7种只在鸭上检出且基因不同于进化于年H7N9病毒的其他16种基因型,揭示了获得在血凝素剪切位点的四个氨基酸插入的H7N9病毒在禽类是致死的,及容易在雪貂上复制时获得的在PB2部分上K或N的变异的毒株在老鼠和雪貂上变得高度致死,且可在雪貂间通过呼吸液滴有效传播。该研究还指出仅屠杀致死性H7N9病毒感染的家禽是不够的,对低和高致病性H7N9病毒都加以控制和消除应是中国动物疾病控制当局的优先要务。

过去二十年,禽流感病毒H5N1和H7N9持续威胁禽工业和人类健康。一些研究表明,H5N1流感病毒会在哺乳动物传播,如果它们在HA蛋白获得允许它们识别人类受体的更多变异和在PB2的位的赖氨酸的变异,或它们与人类流感病毒重组。H7N9从年出现,每年引起严重人类感染和死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类通过暴露于病毒感染的禽类或一个污染的环境而感染。当H7N9在人类复制时,它们能容易地获得在PB2上EK或DN的变异。这两个变异会增加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的毒力和传播性为人熟知。结合于人类受体和传播于哺乳动物是H7N9病毒造成潜在疫情的指示符。然而,因H7N9在禽类的低致病性,在禽类上消除它们的政策在中国并不成功,除了对人类病例检出的城市的活禽市场的临时关闭。低致病性H5和H7禽流感病毒倾向于获得更多变异,当它们在鹑鸡类流行时,随后变得对鸡和火鸡更高的致病性,如年美国爆发的H5N2,年爆发的H5N2,年意大利爆发的H7N1。而H7N9是否能在自然的传播中获得额外变异且对禽类致死还不清楚。研究者通过收集24个省从年6月到年1月的禽市场、农场、野禽栖息地和屠宰场,且单独孵育这些标本于10天的鸡胚用于病毒分离,来对H7N9病毒进行监测和遗传分析(表1),还研究了H7N9HA变异株(CK/SD)在鸡和老鼠上的复制(图1)和毒力及在雪貂上的复制和传播,CK/SD的PB2变异株在老鼠和雪貂上复制、毒力及传播,CK/SD受体结合偏好(图2),及H7N9病毒热稳定性。图1H7N9病毒在鸡和老鼠上的复制和毒力

图2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性能

综上,这项研究揭示了获得PB2上K或N变异的新H7N9病毒,不仅在雪貂上变得高效传播,也在老鼠和雪貂上变得高度致病致死,还指出对低和高致病性H7N9病毒都加以控制和消除应是中国动物疾病控制当局的优先要务。

专注病毒学,我们一直在努力!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专家详细介绍白癜风丸说明书
北京有哪些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nr/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