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研究日益全球化,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期望能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藉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达到与国际同行交流与切磋的目的。能否在高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行业或科研工作者个人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客观指标之一。如果缺乏有关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或未能很好地掌握撰写要领,必将妨碍科研工作者们创新研究成果价值的推广。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相关SCI收录的中医药期刊信息,并进行以下综合分析,以期对许多亟需认识和了解SCI论文的中医药学者提供帮助。
与中医药相关的SCI期刊
中医药学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被视为补充替代医学的一种。随着近年来补充替代医学的蓬勃发展,各种科学研究的报道,补充替代医学疗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肯定其疗效。而伴随而来报告补充替代医学的SCI知名刊物中的该类论文也逐年增多。一方面随着中医药研究者循证医学知识的丰富,有关中医药的各种诊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得以验证,另外一方面中药作为纯天然药物,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无论是单味中药还是复方研究,在诸多SCI期刊里面也不少见。为此,国际上也兴起了一系列对于中医药研究感兴趣的SCI期刊,见表1。
如表1所示,根据期刊名称一般可区分哪些是以药物研究为主要刊文范围,哪些是医药并重,哪些是针灸类。目前最为适合发表中医药相关论文IF最高的期刊当属Cochrane系统评价。Cochrane协作网作为WHO战略合作伙伴,在推进全民健康覆盖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其生产的Cochrane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在世界医疗卫生研究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Cochrane系统评价(CochraneSystematicReview,CSR)是Cochrane协作网组织制作并在其数据库(CDSR)上发表的系统评价。由于有严格周密的质量保障制度和体系,CSR被公认为循证医学中最高级别的证据之一,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疗效评价、临床指南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截止到年12月5日,以“Chinesemedicine”在“Title,Abstract,Keywords”中检索,共有中医药相关的Cochrane系统评价62篇(review和protocol)。
表1中有多个期刊虽然偏重药物药理或动物实验研究,但近些年来也不乏一些中药治疗临床疾病的系统评价,如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期刊上发表的中国学者的系列相关系统评价文章。Phytomedicine也有中医药研究者在其上发表了有关“银杏提取物治疗继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另外如PlantaMedica这样看似植物药类期刊,其刊文稿约也明确说明可以刊发“临床研究”。IntegrativeCancerTherapies期刊专业性比较强,主要刊载有关来自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
其他综合类医学期刊也可以发表中医药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研究资助投入的大幅增加,以及循证医学等先进方法学的引入和融合,中医药临床研究呈现出蓬勃生机。目前国际上许多主流医学期刊,也屡见刊登中医药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有来自奋斗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中医药专业背景的研究者,也有来自一些非中医药专业背景的研究者或研究机构。这些高质量、高水平文章的发表,不仅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更彰显了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科学研究价值。
以下是近年来发表在一些国际上著名期刊上的文章:
年和年NEJM分别发表了两篇来自国外研究团队有关太极治疗纤维肌痛症和帕金森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1,2]。
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教授团队在美国《内科年鉴》(AnnInternMed)(IF=16.44)发表了针灸治疗重度慢性功能性便秘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3]。
医院王辰教授团队也在该期刊上发表了关于奥司他韦(达菲)和传统中药汤剂(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加减方)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随后针对该研究国内另外两个学术团队在该期刊上发表两篇“有关中医药对甲型H1N1治疗选择的短评(Letter)”[5,6]。这些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国际权威医学刊物对中医药学研究的认可。
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IF=15.)“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7],和早期发表在美国Circulation(IF=12.)期刊上的有关“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改善微循环作用”研究[8],都是复方中成药在国际综合类医学杂志上崭露头角的优秀表现。
近年来韩晶岩教授研究团队在复方中药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机理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美国Microcirculation期刊发表系列论文[9,10],为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医药复方创新研究开辟了一条光明道路。
清华大学李梢教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医药的“病证网络生物学基础和中药方剂网络药理学”研究,并多次在国际高影响力的非补充替代医学类期刊发表文章,如年在英国BMCSystemsBiology发表一文[11],被F推荐为“必读论文。
年和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荣培晶教授和王忠教授分别在国际精神病学权威期刊BiologicalPsychiatry(IF=10.)和TrendsinMolecularMedicine(IF=10.11)期刊上,发表了“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抑郁症调制脑默认网络”[12]和“模块药理和个体化医学关系”[13]的研究。这也是近年来,中医药本土研究者的代表之作。
而最为世界瞩目的莫过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教授年在NatureMedicine刊文[14]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后,于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以上仅仅管中窥豹,将近些年来一些典型的中医药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的情况进行了简介。从已发表在这些高IF杂志上的论文来看,按照国际方案设计规范和报告标准报告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被循证医学定义为最高证据级别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非药物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以及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的中药作用机理研究都是比较受青睐的选题。当然也可以看出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有大量丰富的科学研究内容值得去挖掘,研究者们通过对中医药研究成果的展示,不仅使中医药在国际上绽放光彩,也必将造福于全球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
综上所述,SCI所收录的文献覆盖了世界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是评价其国际学术地位、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创新实力和科技论文质量的国际通用依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年,我国SCI论文发表数量连续7年排名世界第二,被引用次数连续3年名列世界第四。其中,医药卫生行业在SCI发表论文数量、国际合著论文、学科被引用次数排名、中国卓越科技论文等方面均位居前列。虽然SCI被抛售,且目前学术界对IF的评价日渐理性化,但在将来一段时间内IF仍将被广泛用于出版、求职、项目申请和职务晋升等多个科研环节。另外,现今中国科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研评价系统,因此来自于SCI期刊的评价指标还是有必要的。而中医药研究者发表SCI论文有其困难之处,如国外对中医药理论和方药的认可程度较低,大部分中成药,如注射剂仅局限在中国内地使用,中医药个体化辨证论治较难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相关中医药经典术语的英语翻译以及研究者与杂志编辑沟通和交流能力等,都制约了本土中医药研究者对SCI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但未来也可以寻找到一些突破口,除了选择合适的刊物,创新研究内容,开拓多学科交叉研究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途径。由于本文所涉及数据更新只到年,非当下最新数据,读者需审慎参考。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文
参考文献
[1]WangC,SchmidCH,RonesR,etal.Arandomizedtrialoftaichiforfibromyalgia[J].NEnglJMed,,(8):-.
[2]LiF,HarmerP,FitzgeraldK,etal.Taichiandposturalstabilityi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J].NEnglJMed,,(6):-.
[3]LiuZ,YanS,WuJ,etal.Acupunctureforchronicseverefunctionalconstipation: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nnInternMed,:1-10.
[4]WangC,CaoB,LiuQQ,etal.OseltamivirversusChinesetraditionaltherapyMaxingShigan–YinqiaosaninthetreatmentofH1N1Influenza.Arandomizedtrial[J].AnnInternMed,,(4):-.
[5]WangCZ,LiP,YuanCS.TraditionalChineseherbaltherapyasatreatmentoptionforH1N1influenza[J].AnnInternMed,,(2):.
[6]WangC,CaoB,LiuQQ.TraditionalChineseherbaltherapyasatreatmentoptionforH1N1influenza[J].AnnInternMed,,(2):-.
[7]LiXL,ZhangJ,HuangJ,etal.A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arallel-group,placebo-controlledstudyoftheeffectsofQiliQiangxinCapsules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J].JAmCollCardiol,,62(12):-.
[8]ZhaoSP,LiuL,ChengYC,etal.Xuezhikang,anextractofcholestin,protectsendothelialfunctionthroughanti-inflammatoryandlipid-loweringmechanismsin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J].Circulation,,(8):-.
[9]MaLQ,PanCS,YangN,etal.Post-treatmentwithMa-Xing-Shi-Gan-Tang,aChinesemedicineformula,ameliorates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lungmicrovesselhyperpermeabilityandinflammatoryreactioninrat[J].Microcirculation,,:-.
[10]WeiXH,LiuYY,LiQ,etal.TreatmentwithCardiotonicPillsafterischemia-reperfusionamelioratesmyocardialfibrosisinrats[J].Microcirculation,,20(1):17-29.
[11]LiS,ZhangB,ZhangNB.Networktargetforscreeningsynergisticdrug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