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惯例发表学术论文都要引用参考文献。从作者的角度看,整理引用文献属于琐碎且耗费时间又不能体现创新性的工作;从编辑的角度看,校对参考文献也是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却看不出编辑水平的活:这对于作者、编者而言,都像鸡肋的部分有什么用呢?读者所爱吗?若是读者也不爱,又占大幅的版面,倒不如像割资本主义尾巴那样把它割掉算拉到。且慢、且慢,参考文献还有那么点点的用,请看官慢慢看来。
(1)最大的用处是“糊弄”编辑帮助稿件顺利通过初审。或许参考文献有点“像叼在嘴里的牙签,不过是为了炫耀自己刚吃过肉”炫耀的嫌疑,但这样的“炫耀”有时是必要的。刚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找餐馆吃饭通常我们会看看馆子中的人气,排长队的馆子一定有他过人之处,通过看人气来避免失误性的选择。对于以有限的专业知识对无限的研究方向的编辑人员来说,面对陌生的研究领域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参考文献就有重要的价值,引用过于陈旧的参考文献,会使编辑觉得这个研究领域已经比较成熟,最近不属于研究热点的印象;引用的文献多是书本,则通常能说明作者是新手。
(2)引用参考文献也是为了避免搀和到侵权的纠纷中。薛涌有一篇名为《四分钟演讲丢了工作》的文章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布伦达·霍金斯的女士,在年6月份给毕业生演讲时说了“如果你们每个人在一生中能够改变5个人的生活,就5个人!那么这样5代下去,经过年,年的毕业生就会改变4亿人的生活!”而这段话与5月份海军上将麦瑞文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致辞中的“如果你们每个人一生中能改变10个人的生命,这10个人再去改变另外10个人的生命,仅仅10个人!那么,5代人下去,经过年,年的毕业生就改变8亿人的生命!”雷同,而被指责抄袭,被迫辞职。如果她在演讲时交代是谁讲过类似的话,就不会有任何问题。没有交代清楚被人指责抄袭而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最终丢了工作,代价实在是有些大。当然这样的故事是发生在国外的,如果是发表中文文章,阐述观点而不引用文献或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如果要在国外发表文章,该注明出处的观点或引用一定要注明出处,惹上纠纷终归不是好事。
(3)引用文献还在于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一个研究人员有了研究成果,将其形成学术论文发表出来的目的之一在于与其他科研人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如果自己的研究借鉴了别人的研究内容却故意回避而不采用引用或标注的方式,则显得小气且不尊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4)引用文献的另一个目的也在于给期刊和论文评价的人员以事做。目前有一些研究机构以参考文献为样本对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从被引频次角度进行评价,以分析确定期刊和论文的价值、影响力。如果学术论文都不引用文献,他们会失业的。从多创造就业机会有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角度讲,引用参考文献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摆在这里了,说得还算合乎情理吧。下面再说说怎么引用参考文献。
(1)多引用研究论文、少引用教材内容。如,有时材料类论文中会涉及利用X进行相分析、应力测试等内容,总会有人在文中花上一定的篇幅介绍X射线的原理,引用布拉格方程,这部分内容是大学课本上的内容,这种多余的介绍通常会给人新手的感觉。有些论文涉及计算模拟时,很多人会引用matlab、fortran等计算机相关的应用书籍,其实没有多大必要。
(2)多引用最新研究进展、少引用陈旧文献。引用文献主要用于三个方面:说明研究背景、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以及讨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进展时,如果引用文献以十多年前的发表的论文为主,就很难让人信服作者这篇论文具有研究意义和创新性,从这个角度讲引用近几年的文献更有利于“推销”自己的论文。但是如果是阐述某领域一定时间段的发展沿革,则经典的老文献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在分析讨论时引用经典老文献进行支撑或反驳也是必要的。引用文献的新旧也在于将文献放对了地方。
(3)引用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前段时间看了一篇钛合金方面的研究论文,作者在正文中说,很多学者在钛合金某某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引用了3、4个文献,而对应的文献有镁合金的、也有钢的。看到这里,我晕了,怎么可以这样?脑子里马上有了:这个作者不认真,思路不清楚的印象。也是这篇论文触动我想写写参考文献的引用。亲,一定要引用与自己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献,左顾而言他,只会带来负面影响。
(4)正文引用的文献应当按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序,且与文后参考文献部分一一对应,同时不应重复引用。我总认为这个要求,写论文的都懂得,但在最近阅读论文时看到,有不按先后次序排的,有不一一对应的,也有一些文献可能受到作者的过度“宠爱”而多次出现在参考文献里。如果一篇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不多,这三方面的问题可能还不大容易出现,文献少,总是比较容易被作者照顾到;但如果是篇参考文献量超多的综述文章,修改过程中因为疏忽而出现错误对一些作者来讲,就显得“在所难免”。因此一定要学会使用小工具软件或利用word中的尾注功能来编排参考文献。这样在增加或删除文献时,软件可以自动为文献重新编号,也就减少了前后次序出问题的概率和核对文献一一对应的工作量。因为有时记忆会出错,因此,文章完成后应核对参考文献是否重复出现。
(5)参考投稿期刊要求,认真编排参考文献,避免低级错误。虽然通常中文期刊的参考文献是遵循国标要求进行编排的,但也略有不同;同时国外期刊和国内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要求也有不同。因此,投稿前应阅读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的要求,按期刊要求进行编排。总能看到有些作者的参考文献甚至正文中“1”(阿拉伯数字)和“l”(小写的英文字母L)分不清,“o”和“0”不分,最初我很诧异,转念一想幡然醒悟,这是利用文字识别软件识别的结果呀。利用文字识别软件识别比一个字一个字录入效率会高,我倒没有什么意见,但是至少应当把软件识别不清的地方用人脑再识别一下才好吧。就这样,分不清数值和字母就投稿,只能给人敷衍了事的感觉。更有甚者,有时还可以看到参考文献部分右侧长长短短,总是不满一行就换行,这样的文献多半是从别人的文章中识别后粘过来,我怀疑作者是否看过原文献。
关于参考文献部分能说的大概就这么多吧。目前看来,参考文献这个尾巴还是很重要的,暂时还割不掉,处理不好还会影响论文是否被录用,因此,作为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重视为妙。前段时间看到稿件中参考文献部分的撰写中存众多问题,就想说说参考文献的引用,但没有腾出空来翻阅文献,确认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与他人有所雷同,因此,我没有在任何地方注明出处。雷同之处,呵呵,就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地方。
wjl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