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近46年。高考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一项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教育活动。高考不仅是考生进入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公平和人才选拔的重要机制。高考对中国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高考也改变了许多东西。
一、对各行业人才的输送。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从年恢复高考到年,我国累计录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1.3亿人,其中本科生约万人,研究生约万人。
在信息技术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末,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7万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56.2%,其中本科占比为33.6%。
在金融业,根据《年金融业统计公报》,年全国共有金融从业人数约万人。年末,金融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86.6%,其中本科占比为58.9%。
在传媒业,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数据,年末,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总数为64.4万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67.9万人。根据《年文化和相关产业统计公报》,年末,文化和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54.4%,其中本科占比为35.8%。
在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13亿人。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中(包括制造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29.5%,其中本科占比为17.3%。
在外贸行业,根据商务部的数据,年末,全国外贸经营者总数为49.9万户。根据《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年末,在外贸企业从业人员中(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44.6%,其中本科占比为28.8%。
通过高考录取的大专以上人数,几乎都占据了各创新支柱行业的半壁江山。
包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等都是高考恢复后的大学毕业生。
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年到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长9.5%;人均GDP从元增长到元,年均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元增长到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元增长到元。
北上广深,以及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合肥、重庆、天津,中国人口最多的11个一线、新一线城市,年GDP合计占比全国23%左右。
各城市的常住人口,年末,分别为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
而其中,大专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年末)为:
北京:41.98%。上海:33.87%。广州:28.33%。深圳:31.89%。成都:22.96%。杭州30.48%。南京:32.90%。武汉:26.11%。合肥:21.67%。重庆:16.66%。天津:26.94%。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年后,历年高考的录取考生。
三、对现代化建设的引领。
根据科技部的数据,从年到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9%提高到57.5%,科技论文数量和专利申请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我国自主研发了载人航天器、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大飞机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参与这些项目的工程师,绝大部分来自于年后,历年高考的录取考生。
其中包括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叶培建、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等等。
四、对阶层跨越的促进。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从年恢复高考到年,我国累计录取农村学生约万人,占录取总人数的46%;其中本科生约万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40%。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各网站数据,年到年,北上广深四城的常住人口总量增加了约万,现常住人口总量约为0万人。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约30%,初步估算近万农村学子因高考成为了其中一员。
全国各省会城市,常住人口约为2亿。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约15%,初步估算近1万农村学子因高考成为了其中一员。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包括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珀莱雅董事长侯军呈等
高考已经改变了很多,但还可以改变更多。我们仍然需要高考,这个相对还比较公平的晋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