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热爱传播健康知识的医生,他们用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出贡献。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医学科普“大咖”,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
眼科医生陶勇:用科普实现“治未病”
今年,一篇题为《眼科医生陶勇,重新拿起了手术刀》的报道登上热搜,这位勇敢而坚强的医生再度走入公众视野。他以创业者身份拿起“科技手术刀”的故事,令无数人动容。如今仍然坚持出诊的陶勇,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拥有千万粉丝的医学科普博主。
出版《保护眼睛大作战》科普漫画、参加眼科健康科普直播讲座、以“虚拟数字人”形式录制科普短视频……近年来,陶勇步履不停,利用多个平台分享医学知识和健康常识。上周,记医院眼科主任陶勇。他的眼中,看不出三年前伤医事件的深深阴翳,相反闪现的是追求理想的无比坚毅。
陶勇告诉记者,自己从医源于母亲的经历。他的母亲是一名沙眼患者,幼年的陶勇看到医生细心地为母亲一颗颗挑出眼结石,立志成为眼科医生的“种子”就在他心底萌发。
古语云:宁可架上药生尘,不愿世间人得病。从医如是,科普亦如是。“最好的医生应该是预防在前,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这是最佳的治疗方式,科普则是实现治未病最有效的手段。”陶勇表示,无论是服用保健药,还是做医学干预,都成本高昂,且必须承担可能的副作用。但是聆听科普却简单有效,通过改变人的习惯,帮助其重回健康的轨道,从而远离疾病。“我热爱科普的原因,医院治疗的人越来越少。”
有一次,一位来自东北的大姐找到陶勇,她的眼睛充血发炎,到处寻医问药,但总不见起色。经过检查,陶勇发现她患有较为罕见的白塞氏病。“我就是听完你的葡萄膜炎科普视频,才猜测可能患有特殊疾病,所以就冲着你过来了。”接受陶勇的诊断后,这位大姐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您实在太厉害了!”此后,陶勇更加坚定地相信,从事科普能够给予更多患者帮助。
在“眼科医生陶勇”的视频号上,每天更新的内容既有“眼睛肿了到底是热敷还是冷敷”等眼科健康知识,也有“弹钢琴容易得近视吗”等趣味内容,还有“强降雨过后,保证作息规律”等热点科普。这些科普选题很多来源于网上的热搜词,以及陶勇身边的亲朋好友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我国近视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们努力的方向是通过宣传正确的用眼知识,降低0至16岁儿童的近视发生率。”陶勇说,自己正带领团队进行一项名为“光M计划”的公益行动,利用科普、人文和公益的手段帮助视障群体,从扫除“眼盲”到扫除“心盲”,使他们得到心理关爱、生活重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指导,甚至全生命周期的关怀。
陶勇说,传统的医生“圆心”是医院,“半径”是诊室、药房和手术室。而现在的医生,“圆心”医院,“半径”增加了科技和科普,“在科普中发光发热,是每一位青年医生应该扛起的重任。”
“猫大夫”缪中荣: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