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绩倒数到获得国家奖学金浙财大研究生的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X

天目新闻记者邱伊娜通讯员赵蕾杨紫冉鸿毅

“高考失败者”“倒数第一”“退伍军人”“浙财大研究生”“国奖获得者”……浙江财经大学资产评估专业研究生袁峰华身上,有着许多反差极大的标签。

从倒数第一到获得国家奖学金,来听听他的逆袭故事。

袁峰华

高考失利军营成为又一起点

“浑浑噩噩”“躺平摆烂”,袁峰华常常用这几个词儿来形容他的高中时期。高二文理分班后,他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他总是用上课睡觉的方式来逃避。

到高三后,眼看着高考的日子一步步逼近,袁峰华虽然每晚9点晚自习结束后,在路灯下继续读书学习到12点才回宿舍,但坚持了2个月,成绩依旧徘徊不前,遇上困难的他选择再次放弃努力。

高考后,他压着本科线被河北大学独立院校工商学院录取,但随之而来的是家里难以负担的高昂学费。

袁峰华并没有直接进入大学学习,而是选择入伍参军。“高考考差是自己的原因,参军入伍首先是不想让家里人为我承担这份压力,其次是作为男生我从小也有参军报国的梦想。”袁峰华说。

年,袁峰华进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南总队商丘支队,“刚进部队时我什么也不会做,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初入部队时他仍抱着“躺平”的心态,但没想到他因为个子较高被分入了连队里要求最严格的一班,作为连队的“排头班”,班里高标准的要求给袁峰华打了个措手不及,他的内务工作往往不达标,体能水平也不合格。

袁峰华和部队同学的合影

连连被“不合格”“不达标”打击,袁峰华心态开始变化,“在‘排头班’里,我觉得要做出改变、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不能就这样混下去”。

内务工作不合格,他便早起半个小时折被褥,反复检查内务整理的细节;体能不达标,他便向老兵请教训练经验与技巧,在空闲时间进行加练。

两年的军队生活里,袁峰华包揽了连队的所有板报工作,独立完成了版面设计、图案绘画、文案书写等工作,得到了连队领导的肯定。“连长和指导员看见我的态度从消极转向积极,也比较满意。”年,袁峰华获得了领导和战友的一致认可,被授予“嘉奖”。

袁峰华一直记得自己退伍的那天——指导员将他和一批即将退伍的战友送上车,临行前,指导员最后一次和他们互相敬礼,指导员的眼眶红了,袁峰华的眼泪也掉了下来。那一刻,袁峰华明白,自己是一名成年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此后的日子里袁峰华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着自己。

后来遇到困难,这段军旅生活总会给他力量。“作为一名军人,走到哪里都要扛红旗。”袁峰华说,“如果我没有参军直接进大学,我可能依然会过得浑浑噩噩,但经过部队两年的磨练,我变得更有拼劲,想做出军人表率。”

河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退役士兵协会成员合照

重返校园要考研

入伍两年时间里,袁峰华没做过一道数学题,没背过一个单词。刚回到校园后,袁峰华不再如高中时那样“摆烂”,而是延续部队里培养的自律的习惯,在重返大学时就并秉持着“向上走”的想法。

袁峰华的每节课都坐到离老师最近的座位上听课,他和学长学姐们抢课,在大一大二提前修大三大四的课程,课表常常是从“早八”到“晚九”安排满的。周末时间,他早上7点就出发去图书馆学习,直到晚上10点钟图书馆闭馆才回宿舍。

袁峰华还连续2年组织入伍宣讲会,前后带动50多位学弟学妹参军报国。

袁峰华与新入伍的学弟学妹合影

尽管是同学眼里的学霸,学弟学妹眼里的“兵哥哥”。对于自己,袁峰华总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不满足现状,渴望进入一个更高的学习平台继续学习深造,他决定考研。

因为在大一大二提前修完大学全部课程,大三备考了不久,他便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但这次考试的结果并不如人意。

“考得很差,特别是英语”,袁峰华清楚认识到自己准备的功课还远远不够。

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他把三本专业书从头到尾背了两遍,每天给自己定下计划任务表,袁峰华和当时的研友两人常常在宿舍楼下的自习室里学习到深夜,互相监督彼此任务完成进度,不完成便不睡觉。

在睡前,他会对当天的学习进行复盘,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针对英语,他分模块练习题目,坚持一天做一张真题卷,同时集中力量突破英语试卷里分值较大的阅读理解板块。

等袁峰华再次参加研究生考试时,英语不再成为他的弱项,英语阅读理解部分更是取得了满分。最后,他成为了浙江财经大学资产评估专业一名研究生。

倒数第一到国家奖学金

初入学时袁峰华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由于是跨专业读研,袁峰华在进入资产评估专业后不仅缺少相关的学科思维,还在专业知识上存在大量短板,这导致他每次上课都听得云里雾里。

在研究生院新老生交流会上,一位来自18级的学长给了袁峰华巨大的鼓励,他也在这位学长的推荐下选择了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黄志雄作为自己的导师。当得知袁峰华家庭困难后,黄志雄耐心安抚他,并为他申请了助研岗位工作,解决了袁峰华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刚开始带袁峰华做学术研究时,黄志雄还担心他会辜负老师的期望。没想到,袁峰华在论文模型的选择、文献的梳理上花了大量个人时间,他在导师的指导下慢慢学会了查找专业文献并且系统地学习创作专业学术性论文,还养成了每天都要看一点论文、键盘上敲一点字的习惯。

做事有闭环,对任务有始有终的袁峰华在黄志雄的协助下发表了3篇CSSCI论文,主持参与了4项科研项目和1项浙江省教育厅的横向课题。

袁峰华在浙江省教育厅实习

“从一点都不会、什么都不知道到系统性的学习,梳理知识,然后积极参与到实践工作,他真正验证了努力不会有白费的。”黄志雄这样评价袁峰华。

“我很佩服他每天凌晨两三点睡,早上七八点就起床继续看论文。”袁峰华的舍友杨凯说道,“哪怕在我们公休或空闲的时间里,他也没有放松自己,一直埋头看论文或者研究课题”。

从研一的倒数第一到研二的正数第二,再到研三的正数第一,袁峰华一步一步实现了“逆袭”。

在班级里,袁峰华还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头哥”。“袁峰华作为我们班的生活委员,很多班里的事他都主动帮忙去做,分担了不少我的压力。”浙财大20级资产评估的班长姜中杰说道,“在学习上,他还会帮同学们解决写论文涉及的软件系统操作等问题;在寝室里,因为年长贴心,他也是同学们的知心大哥哥。”今年,在浙江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答辩会上,袁峰华说:“躺平不意味着就能躺赢,当代大学生要有上进心,要敢于去卷。”

他说的“卷”,实际上是始终勤奋,而天道酬勤,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舞更多对学习产生迷茫的人。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jq/21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