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聂锦芳
来源:今日头条
清理与超越作为一个教师,多年来都是我给学生授课或者给听众做讲座,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身份和生活状态。最近外出20天参加一个“研修班”的学习,重新做回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课,好几天上、下午均有安排,且实行封闭管理,就有点不太适应了。昨天返家,从下午四点一直断断续续睡到今早六点,醒来后发短信给这段时间也不在家的妻儿,说:“还是家里睡得舒心和踏实啊!”现在坐在书桌前,翻看带回来的《手册》,回想起这段日子的见闻,照例会有点想法。明天上午上课、下午参加校外学生答辩,生活将恢复到以往的状态,如果不记录一下这些想法,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淡忘乃至从记忆中消失,那么,这段经历以后差不多也就成为空白了——这多少有点可惜,那就还是写几段话吧。(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能停留于改革开放之前的水准数了一下,我们这次先后听了24场报告,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发展、现实重大问题探讨、传统文化复兴、国际传播战略等议题,没有一场报告不提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现实化、大众化,但没有一讲是专门讲授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住地还为学员配备了满满一书柜书籍,我浏览了一下,也发现没有一本马克思本人写的书。
听过这些报告后,给我突出的印象是,报告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基本上还停留于40多年前的水准,使用的表述、强调的观点和具体的阐释几乎没有变化。这就意味着,这么多年了,面对全球化时代现实境遇的新变化,依据一大批新刊布的原始文献而促进的“重新阅读和理解马克思”思潮、奠基于严格的学术规范和理性思考之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理解、新诠释,没有进入报告人的视界并引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