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暨第二届暨大日院

◆《日本华侨报》记者乔聚

4月29日,第六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暨第二届暨南大学日本学院硕博生学术研讨会在线上线下顺利召开。时逢暨南大学创校周年之际,暨南大学日本学院校友会与暨南大学日本学院联合主办了本次研讨会。据悉,千代田教育集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一般社团法人国际教育机构评议会、暨南大学日本硕博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日本研究生同学会作为协办方参与了该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暨南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日本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蒲若茜教授,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曾毅平教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副主任干红梅副教授,暨南大学匡小荣副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原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苏桂宁教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杨万兵副教授,暨南大学日本学院主任司志武副教授,千代田教育集团顾问、东日本汉语教师协会会长、日本大学教授吴川教授,以及暨南大学日本学院管理委员会委员、千代田教育集团会长栗田秀子博士的大力支持。

蒲院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分享和探讨,各位硕博士在读学生一定会更加懂得治学之道,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论文选题及研究路径。做学问的方法,学界有“八说”,即“从头说,从新说、接着说、对着说、说什么、如何说、为何说、何以说”。学术的探寻永无止境,而求索之途有良师指引,有朋辈相伴,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愿大家能珍惜机会,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和营养,让自己早日成为一个专精的学者!

硕士在读研究生东惠子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准备论文阶段的心得。她指出,论文的选题最好能选择熟悉的领域。选题的确定越早越好。她的论文《赴华日企职员速成汉语教学研究》分别从教学对象分析,二语教学中借用母语策略的优势,词汇教学探讨,语法教学探讨等六个章节展开。

匡小荣副教授肯定了东惠子的论文质量,他说:“盲审专家给的评语是:该论文结构完整,写作思路清晰,逻辑合理,文字表达很好。”匡小荣副教授表示,他认为东惠子的论文选题很有价值,通过对十几个案例的分析,将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结合起来,让实践经验得到了升华。

才晓鑫给分享的硕士论文题目是《日本中文教师在线教学语言个案研究》。因为疫情期间各大中文学校改为在线教学,于是她在日本的一所中文学校里选取了4位老师作为自己的论文观察对象。她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访谈法。通过对各部分的考察和分析,并结合教师访谈的结果,对教学语言输入难度,教学语言互动调节,在线教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结论和建议。

干红梅副教授评价称,才晓鑫同学能够顺利毕业,得益于超强的行动力和自控力,在一段时间内排除干扰,专注地完成一件事。并且,在中日文化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能做到师生朝着同一目标而直接有效地沟通,十分优秀。

高红霞硕士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硕士论文写作经验总结》,她着重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写作建议。她的论文题目是《日本华语特色词语研究》,主要是从语音、字形、结构等方面分析日本华语词汇的特点。高红霞指出,论文写作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首先,是论文写作收集语料阶段的建议,例如选题要小而深,选好题目是成功的起点;其次,是论文写作困难点的克服建议,要安排好每个阶段的时间;最后,是参考文献的建议和论文的修改建议等。

曾毅平教授在听完高红霞同学的汇报之后,向大家展示了高红霞自论文开题以来直至第八稿终稿所经历的学术研究过程。并详细地分析了其选题过程及搜集材料的方法等。曾教授还点评了刘鸿、汪琳娜、孙晓鹤、曲岩、史悦等另外几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曾教授总结道:日本学院的学生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jq/21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