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元昊同学的博士论文《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英文版)在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保留了博士论文的原貌,没做太多改动,唯一的调整是:把问卷分析的“图表”由“附录”移到书中正文的第六章,这是为了便于朋友们阅读,免得前前后后翻来翻去。
这篇论文是在两位院士的指导下完成的。导师PauricMcGowan是英国皇家金融学院士;MarkDurkin是爱尔兰金融学院士。大家知道,读大学选名校,读博士则要选名师。
他们的教学循序渐进,体现了英国博士培养的教学规律。乔元昊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教学规定一步一步走向科研的目标。
饶子和校长在他为该书撰写的序言里总结了博士论文写作的六个步骤,很详细,在此不再赘述,请大家阅读饶校长的序言正文。
《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序言
饶子和
此书是乔元昊的博士论文,讨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讨论的背景是中国。
年,乔元昊从师于英国奥斯特大学的PauricMcGowan院士和MarkDurkin教授。他们二位对中小企业情有独钟,在这个领域里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一直学习金融专业的乔元昊同学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英国国王学院硕士毕业后,他拜师到两位导师门下,开始了相关研究。
乔元昊多次提到,两位导师在指导他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写博士论文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要急于“做研究”,更不要急于“填补空白”,要扎实地读书,扎实地做调查和访谈,扎实地做问卷和数据分析,然后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博士论文。
在导师的指导下,乔元昊开始了他的博士学习和研究。
通读乔元昊的论文可以看出,英国博士培养的过程严谨扎实。了解英国大学培养博士的过程,会有助于我国的博士教学,也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学博士生完善研究方法,少走弯路,并提高博士论文的写作水平。
我本人不是研究经济学的,乔元昊同学尊敬我,请我写序言,我也愿意给年轻人一些鼓励。读完这篇论文,我对英国大学金融学博士的教学感触颇深,因此,这个序言就从导师如何指导博士生写论文说起。
乔元昊的博士研究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文献。
这步与我国的博士培养路径是一致的。入学后,导师会提供一些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为入门读物。每篇论文后面都有参考资料,这些文献出处如同滚雪球一样,可读资料就越来越多。
读书过程中,乔元昊涉猎了大量西方文献,如relationshipbanking,relationshipmarket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banksandSMEs(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howtoevaluateSMEsinwestandinChina,inparticularthefunctionofsocialcapitalandhumancapitalinevaluatingindividualSMEsandtheirowners.这些内容都体现在他的论文里。
乔元昊也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国经济的文献。他认真地梳理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深入研究了中国政府对银行的放权过程,仔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阶段、不同背景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乔元昊在博一期末和博二初完成了三篇论文,并寄往杂志社。这些论文在他读博期间得以发表。它们是:
《回顾中国政府对银行的放权过程》,《东北师大学报》年第5期。
《重新认识银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金融发展评论》年第6期;
《金融创新下货币政策的革新》,《中国集体经济》年第10期,
通过阅读文献,乔元昊对中国和西方的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以上论文的写作,他对这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初步见解。
读文献的过程就是完成论文第二章的过程:文献回顾。博士论文实际上是从第二章写起的,然后再写第一章。
第二阶段,确立研究目标(aim)和研究步骤(objectives)。
阅读文献可以激活人们的分析和批判意识,这样,一些研究课题就在思考中不断地冒出来。随着资料的积累,对已有科研成果的再认识不断深入,接受一些,批判一些,这是每一个博士必须学会的本领;挑战现有理论,完善它,或者突破它,都是成功。
乔元昊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我国银行评估系统的不足,力图完善这个系统。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研究目标:
Theaimofthisresearchstudyistoexaminetheroleofsocialcapitalandhumancapitalindecisionmakers’determinationofthecreditworthinessofSMEownersinfinancialinstitutionsinChina.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将目标分解成四个研究步骤:
lTodevelopamodel,tomodeltherealitythatforlargeramountsofloan,bankspaymuchattentiononsocialcapitalandhumancapitalinassessingcreditworthinessofSMEsandSMEowners;
lTotestthemodelandinsodoingtodescribetherelationshipbetweenSMEsandBanksinthecontextofcreditworthiness;
lTopresentthetheoreticalvalueofSocialcapitalandHumancapitalineffectivebusinessventuringinChina;
lToexpandthemodeltoenableamoreinformedexplorationofhowcreditworthinessassessmentcanbeimprovedthroughtheuseofsocialcapitalandhumancapital.
如何才能达到研究目标?需要选择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确立研究方法。
在确立研究目标的同时,选择研究方法就提上日程了。
英国的经济学博士,根据研究课题的差异,其具体研究方法包含很多种,最常用的是以下三类: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混合研究。
乔元昊曾对我说,他初期选择的是定性研究。他计划通过访谈银行家,了解银行信贷员和经理们在贷款时如何评估中小企业和企业主,进而完成评估模型。
在与导师讨论的时候,导师提出了一个观点:贷款评估一向以银行为主,银行并不完全了解企业主的心态;可否通过调查企业主对银行评估的反馈意见,进而论证银行评估的有效性。
导师的意思是,除了访谈银行家以外,还要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中小企业主对银行评估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定性与定量混合研究”的方法。在英国读博期间,要回国做访谈,还要回国做问卷,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当然,从论文的写作效果看,这个方法是走近科研目标的最佳路径。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确立后,实际上是完成了论文的第一章,至此,论文的整个框架就搭起来了,以后有可能做微调,但不会大改了。
第四阶段,定性研究:设计访谈问题,完成建模。
这个阶段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写作。
第三章的前半部分,乔元昊讨论了选择“混合型研究方法”的理由,指出了这个方法的特点,这里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的后半部分是设计“访谈问题”。
访谈能否成功,访谈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可以看出,在这个环节,乔元昊与导师保持了良好沟通。一些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他需要向老师解释,比如“裸官”这个概念。访谈问题设计好之后,乔元昊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两个“试验性访谈”,然后写出了访谈报告。
做预访谈,写访谈报告,看上去这是一个多余的环节,耽误很多时间,然而,这个环节可以保证乔元昊的研究不走弯路。从论文中可以看出,导师对他的报告很满意,对所设计的访谈问题只做了很小的修改。至此,开始正式访谈,他访谈了10个银行家。
论文的第四章是对全部访谈信息的分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建模。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
第五阶段,定量研究:设计问卷问题,测试论文模型。
这篇论文采用的是混合型研究方法,在访谈结束后,乔元昊还要根据访谈信息和研究成果,进行一个问卷调查。
第五章细致地记录了设计“问卷”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设计问卷的时候,乔元昊修改了四次,每一次修改都是有充分理由的。他一边请企业家对他的问卷进行试验性回答,一边分析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设计问卷的过程用了两个多月。
他的问卷包含了4个主题,合计45个问题,环环相扣。
论文的第六章是对问卷反馈信息的分析和论述,很精彩。第六章与第四章一起,体现出乔元昊这篇博士论文的科研水准。
第六阶段,阐述论文的意义,指出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当乔元昊完成了对“访谈”和“问卷”的分析后,他的论文主体就完成了,接下来,他要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做一个评价和分析。在第七章里,乔元昊从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这篇论文的现实意义。
同时,乔元昊也记录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原因,一些课题在这篇论文里不能展开论述,留待未来深入研究。与此相关,他也指明了论文的局限性和不足。
以上六个阶段,体现了英国经济学博士论文的写作过程。每个阶段干什么,导师和学生都很清楚;论文中所要包含的要素规定得很具体,如文献回顾,研究目标,目标分解,研究方法的选择,如何做定性研究,如何分析访谈信息,如何做定量研究,如何设计问卷,如何分析问卷,论文的意义,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等等,环环相扣,博士生每完成一个环节,就向目标靠近一步。
这样分析乔元昊的博士论文,我是希望能把这些方法推介到我国的博士教学中。我们的博士教学还处于逐步完善的时期,由于起步晚,由于国际、校际之间交流得不够细致,我们的博士教学参差不齐。乔元昊的这篇论文,可以作为一个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博导可以参考,博士生也可以参考。
在这里,我强调的是这篇论文的教学实用性。
其实,这篇论文在如何评估中小企业方面,有更强的实用性,论文的内容对银行实用,对中小企业有用,对国家制定政策也有参开价值。无疑,这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希望银行家、企业家都能从中受益。
注:饶子和: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陈嘉庚科学奖”,“求是奖”,“何梁何奖”,“谈家桢奖”,“树兰奖”,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最高奖——“第里雅斯特科学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