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叔我,毕业于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省徐州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协会员。国际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加拿大温哥华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居北京。
年作品群鸡图参加“江苏省青年美术展。”
年作品瓶花在《江苏画刊》发表。
年在南京主办《墨惠画展》。
年在江苏徐州主办《綠草画展》。
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个人画展,其中武则天墓、苦行者等多幅作品被收藏。
年作品相见时难別亦难被编入《海
峽两岸书画家优秀作品展》。
年作品稚趣参加首届希望杯全国书画篆刻大赛,获优秀奖。
年作品牡丹图入选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并抒予当代书画名家称号。
年论文《浅析石涛一画说》在《淮海文艺》发表。
年1月作品百吉图参加廖氐杯全国书画大赛,获优秀奖。
年4月江苏铜山电视台拍摄专题报导片董叔我的画,并被《中外贸报》转裁。
年4月发表论文《谈中国写意画的教学误区》,在《中国羲之书画报》发表。
年4月年被“山东微湖书画艺术研究会”聘为艺术顾问。
年4月被中原书画研究院聘为高级画师。
年5月论文《由儿童绘画引起的思考》在《中国義之书画报》发表。
年7月作品美哉参加第二届洗墨泉书画展,获精品奖。
年8月作品秋曲在《都市城报》发表。
年8月作品小园香径独徘徊在《都市晨报》发表。
年8月画作及简历被编入《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并授予当代画家称号。
年8月作品床前明月光入选全国民族团结杯书画邀请展。
年10月作品秋色参加龙脉杯全国书画大奖赛,获优秀奖。
年10月作品小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70周年书画大奖赛,获优秀奖,被编入《获奖大全》。
年10月作品回归图参加97庆回归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大赛。获一等奖。
年10月作品秋趣入选庆香港回归社科杯全国书画展。
年作品沉思入选当代书画名人名作博览作品展。被收藏。
年1月作品层面被编入《世界艺术家传略》,获世纪艺术家丰碑奖。
年作品村景参加汤显祖杯全国书画展。获三等奖。
年论文《中国写意灵性教学模式构想》,发表在江苏徐州师范大学报》第二期。
年论文《美术基础教育应引起重视……由美术高考引起的思考》,发表在《江苏徐州教育学院报》第四期。获三等奖。
年5月作品清荷入选腾王阁杯书画大赛,获二等奖。被收藏。
年6月作品辛弃疾词意参加全国首届老中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联展,获优秀奖。
年9月为支持沂蒙山区希望工程捐赠中
国画作品两幅。
年作品李清照词意参加笔山杯全国书画展。获三等奖。
年为江苏徐卅团委举办的希望工程书画义卖捐赠6幅作品。
年作品夏曲入选津海杯全国书画大奖赛,获优秀奖。
年作品絮语被编入《跨世纪校园艺术人才名典》。
年作品蹉跎入选当代画家作品邀请展。
年1月作品清莲被编入《跨世纪书画名家墨迹大观》。
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研究生班,师从郭怡琮、张立辰、赵宁安等名家。
年作品工笔花鸟、版纳写生花卉被中央美院收藏。
年作品孤寂被编入《中国美术词典》。
年参加中国第3届艺术博览会。
年8月《中国艺术报》发表文章,《从传统走向泛传统……董叔我艺术初探》。
年被聘为江苏彭城老年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年应法国卢尔瓦省法中友好协会邀请,赴法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并举办画展。
年再度应法国卢尔瓦省法中友好协会邀请,作为访问学者赴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个人画展。当地媒体以“空灵的艺术”报道了画展的盛况。吉祥图、凌云等多幅作品被收藏。
年第六期《中国书画研究》发表《突破藩篱成大道》……介绍董叔我艺术风格及作品。
年参加学术性“北京之春首届花鸟画提名展”。
年出版专著《董叔我中国画专辑》。
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郭怡综花鸟画工作室”研究生班。
年经国家奥组委选拔,参加“迎奥运中国画百米长卷”创作。
年《中国书画博览》刊登文章《述我心路——董述我艺术访谈录》,详细地介绍了董述我的艺术历程与潜心禅学时期的体悟,并发表多幅作品。
年在德国汉堡举办画展,“石榴图”等作品被汉堡美术学院收藏。
年2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参加迎春画展。
年4月被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聘为常务理事。
年6月被加拿大温哥华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聘为院士、理事。
年被加拿大温哥华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聘为副院长。
年10月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新京江派中国画展。
年12月2日参加墨海神韵艺术公司在江苏镇江市举办的艺术园区开园展。
年1月被燕郊聘为福成书画院副院长。
年4月2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墨海神韵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年5月22日在江苏扬卅宋夾城艺术展厅举办个人画展。
年6月3日在江苏扬卅书局艺术展厅举办个人画展。
版纳——一份不解的情缘
勐伦是版纳的一个小镇,中国热带植物园就坐落于此。散淡悠闲的生活情调弥漫着整个小镇,也消解着当今社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这也是我一次次来版纳的缘由之一。
冬季,这里的太阳升起得尤其的晚,早晨八点还是晨雾朦朦,潮湿的空气中飘扬着毛毛露滴,把诗意洒落在整个小镇。通往植物园的吊桥横卧在晨雾的江面上,晨曦中的雨林静谧而安详,清脆的鸟鸣声一扫尘烟的污浊,我顿感身心通透。
洁白的曼陀罗垂颈曼舞,娇艳的一品红翘首婀娜,直伸天空的董棕榈舒展着她那长满图案般叶片的枝条,百竹园在沙沙吟唱,奇花异卉园里暗香浮动、百树林藤蔓缠绕……生命在这里奏起了她的交响乐章。
我不仅惊叹,雨林中那些盘绕在被它绞杀的枯树之上的藤蔓,它们用弱小的生命展现着竞争生存的韧劲;我更惊叹,那些微雕般的形形色色的小植物,它们用柔韧的线条刻画出那般精致的造型,又赋予了那般纯美的色彩。这是一个用线和色交织成的生命的五线谱。
我敬畏你――百年的枯树,你劈心沥胆,为那些弱小的生命奉献了你的全部。
我敬畏你――宛然通天的藤,你用你的韧劲,把你柔细的身躯通向那理想的顶端。
我敬畏你――小生命,你无知与你的卑微,你用你的全部展现出你生命的魅力。
我敬畏所有的生命。
“拥抱自然,表现自然”是我一次又一次来版纳的冲动所在,这种主体和客体互为依存的感受此时已消失殆尽,我就是那百年的枯树,我就是那通天的藤蔓,我就是那英姿勃勃的枝干,我就是那魅力醉心的小花……
任伯年复笔写出藤蔓的笔法使我越过了纯自然形态的束缚,主观地通过对藤蔓的书写表现了生命中相互依附竞争的自然生态,而赵之谦的色墨相掏的写叶勾花法,为我表现版纳茂盛丛生的热带植物提供了绝好的借鉴。我感谢郭怡综老师的临摹,写生,创作的教学宗旨,感谢老师的精心教导,使我在万花纷妍,丛绿竞生的大自然中,静静的和古人对话,从容地抒发对生命的感悟。
当今人类面临着诸多的忧虑:生存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天灾人祸的突然袭击…….老茎生花的无忧花树也就成了人们祈求平安的吉祥之树。当年释迦牟尼就出生在无忧树下,由是被人们封为圣树,来此的游人都会在无忧树上缠挂红色丝线许愿祈福。我祈望我无忧,天下的人们无忧。这是我创作“老茎生花无忧吾心”的初衷。
历尽沧桑岁月的老树墨迹斑斑,枯涩的线条印记着苍老的面容,中锋复写的藤蔓依缠着老树直通上空,郁葱的小生命丛生在老树的四周,空中飘着几片灰绿色的菩提树叶,苍凉而肃穆,雍容而淡然。而那坚实的根部却开放着一簇一簇鲜红的无忧花,那是由无数朵小花交织而成,热情、灿烂。
蓦然,我感悟到:真正的无忧来自那沧桑而肃穆的人生构建中,来自那沉默而谦卑的奉献中,来自那淡然而又充满爱的人生态度中。
愿吾无忧,愿天下人无忧。
从年到今天已是第五次来版纳写生,虽说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收获,在绘画上也解决了不同的问题,但只有这一次是从质上得到了改变,它改变了我的人生坐标,定位了我的绘画方向。
版纳,我还会来,因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已和你融为一体。
年元月于版纳述我
写意花鸟画现场写生——意象形。
唐代张璪对中国画理论性的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纵观芸芸丹青行人都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丹青途中资粮,走到今天已成为各个美术院校教学中的一环,全国各地特色区域都建有写生基地。
用笔墨直接在宣纸上写生是画者运用笔墨、色彩、取舍、布局等诸多绘画元素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在这里笔者将近二十年室外写生践行心得逐步和朋友们分享。
写意花鸟画现场写生的第一步就是对写意花鸟画“形”的认知。
写意花鸟画所需的形是“意象形”,它区别于用严谨科学的西方素描训练来获取的具象形,也区别抛弃自然物像形而追求主观意向的抽象形。意象形虽不是用严谨理性的素描训练手段来获得的,但素描中对物象形的归纳和对物象整体的观照和掌控训练是可取的,它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缤纷的大自然时,从局部形到整体形有一个清晰的把控,避免画面的杂乱无章。
“意象形“是在人的意识层面上发生的。佛教经典《成唯识论》中对人的八识——眼、耳、鼻、舌、身、意……等八识,遇到外缘所产生的作用有详细深入的剖析。写意花鸟画写生就是启用了我们的眼识而归于心意识。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意象形是如何在我们的心意识层面上发生的。
当我们面对大自然中的一朵花时,往往有两种境界发生:
一是:什么花?形态、颜色……表述。属于理性分别所得,是由我们的眼识遇到花这个缘而引发意识上的理性分别。
二是:啊!真美……表达。属于心意感应所得。是当我们的眼识遇到花这个缘时,没有启用意识上的分别执念,当下的心只是清晰的映射出了花的美丽。
从写意画层面上分析:
第一种境界只是画者眼中花的名相,如果是有过素描造型训练的储存,并执着于这种具象的造型手法,就会把这朵花画的象且漂亮,这只是对花的描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描摹自然。
第二种境界是心感受花的美,尽管画者有过素描训练但已被他感受的美所同化,没有执念,而化为一种能力同眼前的这朵花一同开放,此时的花已不是眼中自然的花,而是上升为画者心意识层面物我同化的表达,这朵花可能不是那么象,形或不是那么周正,但展现的是一种生命力,这就是写意花鸟画的意象形。当然如果你没有最基础的素描造型训练,就没有基础来转化成那种力量,那只能是望花兴叹了。可见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是意象形的基础,但也有误入追求物体表象而屏蔽心灵感应的可能,但没有则空有无法表达的感受和才情,我们只能说不能因噎废食。所以提升对写意花鸟画形的认知才能使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两种境界的发生都和我们以往的经验有关,其中包括所积累的各种技法、理论上的认知等等,都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成唯识论里的第八识——阿赖耶识),遇缘即发。这两种境界所引发的状态则取决于我们潜意识里储存信息的质和量,由此而产生了各具风格的绘画形式。这也是古人一直告诫后辈学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资粮以备用的至理所在。
现场写生有助打破固化的绘画程式,使之入师造化之门,,才有机会使得意象形发生,才能中得心源。
董叔我.7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