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个叫范·海伦乐队的演出大受欢迎。乐队注重舞台效果,设备要用9辆18轮大卡车运输。在冗长的演出合同中,第号条款要求:演出后台提供一碗MM’s巧克力豆,碗中不能出现棕色巧克力豆。
//有一次乐队主唱走到后台,发现碗中有一粒棕色巧克力豆,便暴跳如雷,要求主办方检查舞台电路安全。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明星耍大牌的故事。然而乐队这么做,有自己的理由。
//演出设备繁多,舞台布置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造成人员受伤。乐队既无法对舞台每一个角落进行安全检查,又要保证工作人员足够认真,于是提出巧克力的要求,来确认工作人员是否仔细阅读过演出合同上的每一个字。
//这碗没有棕色的巧克力豆,便是检测工作人员认真度的重要指标。
//论文评审和答辩时,也会遇到类似难题。时间紧、任务重,厚厚一本论文,该如何判断是否合格呢?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参考文献。
//首先,参考文献能看出研究者的规范意识和学术态度。
//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社科研究参考文献写法不同,各种学术杂志要求不一,条目间杂中文、外文、数字和特殊符号,如果参考文献数十上百,极能考验研究者的规范意识和细致耐心。
//研究不易,看许多书,做许多事,写许多字,改许多回。临到交稿,已是精疲力竭,如强弩之末,想早早收场,参考文献自会显出心浮气躁之势,犯低级离奇的错误。比如写错引用论文作者名字,而该作者恰是自己导师。
//其次,参考文献能看出研究者信息检索和判断能力。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困难不是信息短缺,而是找不到高质量的信息,或无法判断信息质量。接受过信息检索能力训练的人,具备优质信息源的意识,能避免重复研究和走弯路。
//有时听人说,自己研究的主题找不到参考文献。有三种可能,一是创新,这种可能性极小;二是无意义,有人做过,无果而终,自然无文献;最可能原因,是没有掌握研究主题关键词,没有找到对应的研究领域。
//第三,参考文献能看出研究者的思维能力。
//当代科学领域的进步,总是建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任何新发现,总是对已有发现的再认识和再研究。参考文献是对已有研究的回溯,回溯信度、效度和品质,直接决定论文质量。
//优秀的参考文献常包括三类材料,一是经典文献,是研究主题的起点;二是前沿文献,是研究主题的进展边界;三是争议文献,是研究主题的切入口和立足点。有此三类文献,研究方能站在巨人肩膀上。
//做研究写论文,大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