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技论文基本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论文大量发表,越来越要求论文作者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固定结构模式(即通用型格式)来表达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这种通用型结构形式,是经过长期实践,人们总结出来的论文写作的表达形式和规律。这种结构形式,是最明确、最易令人理解的表达科研成果的好形式。其通用型基本格式构成项目如下:
标题
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时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作者署名
论文必须签署作者姓名,作者署名主要用于作者为该论文所付出的努力和体现文责自负的精神。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趋于综合化、社会化,需要较多人员参与研究,在进行署名时,可按作者贡献度大小排序署名,其中只参加某部分、某一实验及对研究工作给予帮助的人可不再署名,而在致谢中写明。
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基本思想的缩影,便于读者概略了解论文内容,确定是否阅读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内容,同时也便于科技信息人员编写文摘和索引检索工具。虽然摘要放在正文前面,但它却是在全文完稿后才撰写的。摘要部分需准确高度地概括论文主要内容,撰写内容包括:
(1)本课题研究范围,目的以及在该学科中所占的位置。
(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主要成果及其实用价值。
(4)主要结论。
撰写要求为:文字精炼明白,字数一般不超过正文(由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组成)的5%,在该部分内容中一般不举例证、不讲过程、不做工作对比,不用图、图解、简表、化学结构式等,只用标准科学命名,不使用术语、惯用缩写、符号等。
关键字
在摘要后以供检索用的本篇论文关键词或主题词。
引言
引言写于正文最前,是一篇科学论文的开场白,用以说明论文主题、总纲。常见的引言包括下述内容:
(1)课题的提出背景、性质范围、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
(2)前人研究经过、成果、问题及其评价。
(3)概述达到理想答案的方法。
引言一般不分段落,若论文内容较长、涉及面较广,可按上述三个内容分成三个段落。引言里,作者不应表示谦意,也不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对论文评价,应让读者去作。
方法
方法部分力求全面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供其他研究者准确重复你描述的试验,如果其中有关键信息遗漏,别人就无法完全重复你的实验条件;这会引起结果不一致,有可能造成误会,甚至还会被人指责造假。该部分只能包括最终得出结果的实验方法,如果某个试验失败了或者没能提供你需要的结果,而且你已经决定论文中不提这些结果,那么也没有必要去谈其试验方法,新方法应该详细叙述以便他人重复,标准和常用技术只须引用文献即可,并采用适当的子标题把各种不同目的的材料和方法分类。
结果
在结果部分展示收集的全部实验数据,用于支持前文中的假设或排除其他备择解释,结果部分应该采用表格,图解、照片等附件充分进行描述,以便节省篇幅和帮助读者理解,但在该部分暂时不去讨论结果的影响或研究的意义。通常采用现在时态的子标题把每种不同的结果分成单独的小节,这些子标题应该与方法部分的子标题以及图表的标题相互对应。
讨论
讨论部分可被为“各种因素分析”,这一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主要原理或概念。(2)实验条件。尤其是依靠人力未能控制的缺点,要突出讲明。(3)本题研究的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的相同或差异要讲明,并且突出研究中自己的新发现或新发明。(4)解释因果关系,论证其必然性或偶然性。(5)提出本研究存在的难解或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致谢在论文结论后或论文结束时,对整个研究过程中,曾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谢意。尤其是参加部分研究工作,未有署名的人,要肯定他的贡献,予以致谢。如果提供帮助的人过多,就不必一一提名,除直接参与工作,帮助很大的人员列名致谢,一般人均笼统表示谢意。
参考文献
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
附录
附录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可以包含涉及有关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以补充,可列入附录。
END
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