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跑得最快的双一流大学教授,学生抢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8月1晚东京奥运会男子米半决赛暨南人“亚洲飞人”苏炳添创造出9秒83的亚洲新纪录!在刚结束的决赛中”苏神“以9秒98荣获决赛第六的好成绩!9秒83的成绩是苏炳添个人历史最佳成绩不仅创造了亚洲历史新纪录苏炳添也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中国速度和超凡卓越的中国奇迹!苏炳添职业生涯中已经8次“破10”今年更是两度跑出了9秒98的好成绩苏炳添还被誉为“跑得最快的教授”因为他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届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今年即将博士毕业,还是暨大体育学院的副教授。

想上苏老师的课,得网上抢票

“苏老师是年,我们通过高水平这种招生形式把他招到我们暨南大学国经贸专业来的,当时是我们暨大的学生。”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彭国雄介绍道,当时苏炳添的短跑成绩并非国内最突出之人,但暨大方面也是慧眼识珠,把这位中山飞人揽入麾下。

此后苏炳添的每次腾飞,都伴随着暨大师生们殷切的期待,从破10,到刷新亚洲纪录,再到成为中国田径乃至整个亚洲短跑的旗帜性人物,苏炳添也从暨大学子成长为了如今的苏教授,而他的公开课更是深受暨大同学们的欢迎。

(上课中的苏老师)

因为苏炳添这几年国家队比赛训练任务还是比较重的,所以他很难像一般的大学老师那样保持上课规律性,但只要是在休整期,他都会尽量安排出时间回到暨大,给同学们上课,特别是他的公开课,是暨大选修课里最难抢到的热门课程。

“他的课我们只能采取网上抢票这种形式,如果不控制人数会太多人的,那这个课就没办法上下去了,只能控制人数。”彭国雄笑道。

跑速最快副教授也是“最帅”老师

不过即便如此,苏炳添的田径课还是供不应求,在彭国雄看来,除了苏炳添的明星效应外,他的课也确确实实能给学生带来帮助,这也是这么多人喜欢上他的课、抢着上他的课的一大原因。

“苏老师因为长期接受了中方教练和外方教练的熏陶,自己也掌握了很多训练方面的手段与方法。他上课应该说是吸引力非常大,手段也非常多,再加上他自己示范非常之标准,上完之后广大师生的评价都非常高。”彭国雄表示。

也是凭借着个人开朗阳光的性格,苏炳添改变了一些暨大学生对于大学教授比较严肃、严厉的印象,甚至还有学生直接封他为暨大“最帅”老师。

写论文:分析自己几年来的变化

苏炳添撰写的论文,还曾在《体育科学》杂志上公开发表:

苏炳添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丨参考文献[1]

在上图这篇论文中:

1.回顾了中国男子米短跑的发展,描记出9年间最好成绩的上升趋势,文中标注“全国纪录是笔者年创造的9.91s”。

年-年中国男子米短跑全国最好成绩示意图丨参考文献[1]

2.分析了中国男子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原因。

很重要的一点是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他以自身为例,讲述自己年开始与兰迪·亨廷顿(RandyHuntington)教练合作。作为一名典型的“科研型教练”,兰迪在合作之初先参照“冠军模型”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分析。

3.结果发现,苏炳添体能方面存在股后肌群和踝关节力量不足、发力速率偏慢等问题,技术上有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的情况。

4.针对这些问题,苏炳添开始遵循专为自己定制的个性化方案,用科学化的训练方式恶补短板:

苏炳添科学化训练的常用仪器和设备丨参考文献[1]

5.当今训练早已不是“练得越苦、成绩越好”的思路,训练前,教练会以仪器评测结果和苏炳添的主观感受为依据,确定当天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协调和技术训练的负荷量度,在避免损伤和过度训练的前提下尽量获得更多训练效益。在训练过程中,苏炳添也会受到多种仪器设备的全面监控,以确保训练负荷量度和运动技术的最佳化。

6.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苏炳添确实看到了自己在技术参数和身体素质方面的明显进步,这些也正是他成绩能取得惊人突破的关键所在:

跟随兰迪训练前、后苏炳添部分技术参数和身体素质对比丨参考文献[1]

这些变化将苏炳添送入决赛

他还是个知乎达人

有网友发现,苏炳添还是个知乎达人,他年就曾经回答过网友提出的这些问题:

祝他奥运“平常心”赛出自我

今年苏炳添32岁,对于运动员而言,能在32岁保持竞技巅峰状态的并不多见,虽然在训练时他时常能体会到身体机能恢复速度在下降偶尔自嘲“老了不行了”但苏炳添还想继续跑下去。“告诉后面的人,不是练到二十五六岁整个体育生涯就结束了,还可以练得更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体育需要固执的人”很多人将人生比作一场跑步比赛有的人起跑后就全力冲刺有的人却在临近终点时冲刺在哪个时间点给身体换挡调速每个运动员都在不断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正如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有迎春绽放也有凌寒独自开每个孩子也有不同的成熟期有少年成名也有大器晚成而家长和教师要帮孩子们找准自己的节奏不但不能过度施压、拔苗助长也不能消极无为、放任不管要让早熟的孩子看到更高远处持续向上攀登要让晚熟的孩子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高光时刻在未来家长教师要在积极作为中静待花开(图据央视新闻)苏炳添不因失败而放弃赛道,也不因年龄渐大,而放弃对更快速度的追求,他持续追求每个0.01秒的跨越,终于迎来自己的时代。

9秒83的亚洲记录

9秒98的奥运会第六

为你骄傲和自豪

一飞冲“添”!

祝贺苏炳添!

 致敬中国速度!

图片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jq/18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