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这是你与「大学生科研竞赛」的第次相遇。
一篇学术论文的贡献与意义来自于“创新”,而一个优秀的论文选题则对整个科研过程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创设一个创新性的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又关涉到哪些内容?本期,小竞就来和大家一起一探究竟吧!
01探索跨学科路径1基本方法跨学科研究领域是我们探寻创新选题的重要阵地。关于“跨学科研究”的定义,艾伦?雷普克在《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中这么阐述:“跨学科研究是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进程,这些问题太宽泛、太复杂,靠单门学科不足以解决;它以学科为依托,以整合见解、构建更全面认识为目的。”
因此,在创设创新性论文选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跨学科研究”入手,移植与自身专业学科相邻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2创新途径1.借助现有交叉学科的理论。
交叉学科的诞生实则为学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反映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常见的交叉学科有社会语言学、犯罪心理学、实验语音学、社会经济学等等。
2.借助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
例如生物学、化学的某些分支均采用数学方法,例如概率统计、函数方程、信息论等等。虽然还未成熟到形成交叉学科,但是我们可以对应自身学科的分支特征及实际需要,借鉴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
3注意事项1.注重真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首先是要聚焦于人类实际生活与生产,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社区民生;其次,我们也可以立足于国家课程标准或重要知识点,对照现实情况发掘其中有待改进的问题。真实情境下的真实问题一定是复杂的、多面的,是我们进行跨学科创新选题所围绕的中心。
2.分清主次,切勿本末倒置。
即使是跨学科的思考,我们首先也要垒实自身学科专业的知识架构和研究方法,时刻牢记应以自身学科为“主”,以其他相邻学科为“辅”,在创设论文题目时也应将落脚点置于自身专业学科的相关问题中。
0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分析前人的科研成果“巨人”指的是那些具有典型性学术成果的大家。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从经典中探寻其智慧与经验。具体可以进行以下几步:
1.筛选阅读。
选取那些在学科领域内处于权威地位的、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家及其学术成果进行阅读。
2.思考分析。
分析经典学术成果的研究出发点、研究方法以及论证过程(面对何种新问题,采取何种解决手段)。
3.归纳总结。
一方面,归纳大家在科研中立足于何种创新视角、采取了何种创新方法,将其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同时,检索是否有其他学者已经将其经验为己所用,如无则可以确立选题,为下一研究阶段收集更多资料,如有则可以进一步细化出某个分支,与现有学术成果相区分。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分析经典学术成果及其评论的基础上,对自身合理的批判性观点进行反思、完善与总结。
2拓展性研究经典的学术成果通常会为后世开拓充足的、有待进深层研究的空间。在选题时,我们也可以以大家的学术成果为基础,尝试着顺其观点进行针对性强的拓展研究。
1.研究思路的顺延。
研究思路较为细致,我们要紧跟大家科研的论证过程,并立足于自己最感兴趣、最受启发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步骤进行深层拓展。
2.研究方向的顺延。
研究方向指的则是一个较广的范围,供我们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更充足,因此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和研究经验创设创新性选题。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回顾经典学术成果所给予的提示,以免“自说自话”,偏离正确方向。
3.注意事项。
首先,拓展与顺延要落脚在具体的“点”上。虽然拓展性研究为我们框定了巨大的思考空间,但我们不可含糊其辞,泛泛而谈,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研究问题“假大空”、研究过程不严谨、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性。
其次,联想与延伸要始终符合作者最初的思路走向。在分析原作者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也必定会阅读和参照其他学者对其的解释、评论与争辩。此时,我们应时刻注意,不要因为过多阅读某一学术流派的评论而形成偏见,要客观性地从原著出发,顺着作者最初的思路进行延伸。
3批判性思考我们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阅读经典学术著作,但同时也应与真理为友,保持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尝试发现并改进其中的不足之处。
1.对思路观点的批判性思考。
通常情况下,经典学术成果在思路观点上几乎没有漏洞,经得起历代学者的反驳与质疑,不过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经典成果被推翻的案例,从中学习其严密的辩证逻辑和思维模式。
2.对研究方法的批判性思考。
有些经典学术成果的论据充足、结果科学,但受个人认知因素和历史社会局限,研究方法单一。因此,我们可以在广泛了解和学习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发现更高效、更适于研究该类问题的研究方法。
3.对论证步骤的批判性思考。
针对论证环节,思考该论证步骤是否严谨且完整?论证步骤之间是否存在极强的逻辑关联性?求得结果是否科学且唯一?是否能使论证环节更加简洁高效?
4.注意事项。
首先,一般以“优化”为主要尝试路径。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进行优化,在研究视角上进行创新。如找不到更高效的改进方法,应该及时移步他位,不要一味求“新”而毫无依据地“凑数”作文,胡乱批判,这既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不尊重,又是学术不严谨的体现,更违背了科学真理。
其次,不要推翻具有原理性创新科研成果的观点。我们需要明白,既然能被作为原理或知识基础而存在,就必定能够经得起历代诸多学者的考验与反驳,在相关领域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因此,对于这些原理性创新科研成果,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先入为主,带着偏见来进行批判,而是尽可能全面、透彻地了解其内容,并广泛了解学界内相关的评论与解释。
03将新方法应用于相关研究领域1采取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关于基本研究方法的科普性内容,小竞已经在前几期内容中分享过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阅学习。虽然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但是通常来说,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其中,常用且实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这几种:质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观察法。
2.依据相应学科领域的特征。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研究问题和所收集的信息数据的类型,采取最高效的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虽然有些研究方法被默认为是属于某些研究领域的,但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将其应用于自身研究的某一重要环节中,从而开拓选题的研究视角,增强选题的创新性价值。
2方法的创新要服务于研究任务的需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合研究的实际条件和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以准确、高效地获取研究结果并进行科学分析为主要目的,切勿一味求“新”而选择不适合(数据类型不符、研究结果应用价值低)的研究方法。
3使用新的搭配方式和研究框架1.将不同研究方法综合搭配起来。
根据实际问题和研究需要,既可以引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引入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种研究方法的优势。然而,为了撰写文章题目和清晰化研究过程,我们应该选择适量(不宜过多过杂)的研究方法,并合理权衡其比重。
2.对应具体步骤进行统筹安排。
对照宏观的研究框架,我们可以大致筛选出适合的几种新的研究方法;对照微观的论证步骤,我们则应该配合数据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以得到最具说服力的数据结果,作为下一环节的论据和整体研究的支撑。
4分析研究结果的创新性价值不同研究方法有不同特征,分析出的数据结果也存在着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差异。因此,我们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