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顺利从德国大学毕业,获得硕士文凭。给朋友们报喜的时候,收获到最多的称赞竟然是“厉害啊,这么快就毕业了。”
在德国留学,按时毕业真的这么难吗?今天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留德路上那些阻碍你按时毕业的障碍物。被父母及亲朋好友问及何时毕业的时候,可以直接甩出这篇文章作为回答。对于希望能够尽快毕业的朋友,本文也给出了小建议,已用黄色标识出来。
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大学,德国大学规定的学期数只是一个参考数字。本科三年,硕士两年,这些都并非硬性指标。
德国大学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是希望每位学生都能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及喜欢的专业方向。毕竟,这个专业方向很可能会贯穿你的整个人生。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今后人生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可能会是煎熬。
如果在学业中途更换了专业,按时毕业几乎是不可能了。
我认识一位学机械的同学,因为一门必修的机电课程,发现自己相比于机械更爱电子。而机械学生可选的机电课程毕竟有限,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他毫不犹豫转到了机电专业。自然,作为机电专业的学生,其基础课程一定是必修的。还好机械和机电的基础课差别不算太大,只需要重修两门课程。
我也认识德语专业的朋友,发现工科更靠谱,咬咬牙下定决心,大胆从德语专业换到机械专业。因为两门专业相差实在甚远,于是只能从本科重新读起。这种情况下,以前所修的德语专业课程,是可以作为机械专业的选修课程计算学分的。
图/我的大学
另一种和换专业类似的情况,是专业课程不匹配。
从中国本科毕业,来到德国继续学业。除了文化的差异,还有专业的水土不服。
以我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为例。甲校同意录取我的条件是必须重修三门课程,可是这三门课程我分明在本科期间已经完成过了。中国大学提供的英语翻译转译成德语,虽然课程名字和德国大学不同,但是内容是一致的。我尝试和校方沟通,甚至将我在中国的课程大纲翻译成了德语一并附上,无果。
乙校更是机械专业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机械基础课里好几门课是光学课,因为贵校的机械专业其实是偏向机械测量的。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惊诧不已,因为乙校要求我在一年里补修九门课程。
为了能早日毕业,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我的母校。
图/注册后新生会获得一本欢迎手册
进入学校后,发现有些同学的录取通知书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即使本科在中国同样是机械专业,仍然需要在德国大学补修几门本科课程。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某位同学竟然需要补修“机械零件“这门课程。这就好像在质疑一位解出了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初中生没有学过小学算术。究其原因,只是在中国,这门课程的名字叫做”机械原理“。
其实就算是不需要补课,相比于其他国家的课程设置,德国研究生的日子也不算轻松。
以我的课程大纲为例,如果你想在两年内毕业,你需要上够七门通识专业课,两门深入专业课,再加上两门选修课。每门课一周两次,每次90分钟,五个学分。
这些课程最好能在一年里上完,因为你还需要完成两项实习。高校实习在大学的科研所完成,为期一个学期;企业实习需要自己另谋公司实习,至少两个月。
除此之外,还需要撰写两篇论文,项目论文和毕业论文。每篇论文不仅有中期答辩,还有论文完结后的答辩。论文的课题也是需要自己向导师申请,就如找工作一样,也会遭到拒绝,所以最好提前申请,而且要广撒网。
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德国顺利进入一家国际化大公司工作,海外学期也是必不可少。作为来德求学的中国学生,其实这项已经是满足了。但是我也认识一些中国留学生申请去日本交换,或者去美国实习。一来二去,也很难两年毕业。
图/开学第一课
开学伊始,拿到教学大纲后,最好自己规划课程。譬如,第一学期以上课为主,五门通识专业课再选修一门语言课,目标计划完成30个学分;第二学期,两门通识两门深入专业课,再继续选修高阶语言课程,上课之余还能做个高校实习,目标计划30个学分;第三学期,完成第一篇项目论文;第四学期,完成第二篇毕业论文;学期之间的寒暑假,可以见缝插针,完成企业实习。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以上只存在于我美好的幻想里。
这个两年计划里,是有很多坑的。如果你还没入学,恭喜你现在看到了这篇文章,你可以跨个大步避开这些坑;如果你还在学海里遨游,看到这篇文章,你毕业指日可待;如果你和我一样,已经毕业了,那么你该指责你的前辈没有写这样一篇避坑指南。
首先,第一学期,你是否考虑了你的语言能力?
从小学算起,本科毕业,不出意外,你已经学习了16年英语。那德语呢?如果你不是德语专业,或者本科选修了二外,为了来德国念书,从零基础到通过德福考试,一般是一至两年。
图/力学老师贴心地为中国学生讲解德语语法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个学期。上一节90分钟的通识课程,我就感觉精疲力竭,整个人脱水得就像被榨汁机榨干过后的果肉一样。问问身边的中国同学,我才知道我不是个例。其实也不难理解,德语考试半个小时的听力况且绞尽脑汁,三倍时长的德语听力还不得脱水啊。加之上课教授使用的多是专业词汇,更是难上加难。
第一个学期是痛苦的,唯一让我开心的倒是法语课。老师是个法国罗马尼亚混血,嫁给了一个德国丈夫,随夫来到德国教授法语。老师刚来德国授课,颇有激情,又因为是零基础的语言课,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有趣的小游戏。爱学语言的人一般思想都比较开放,我也在课堂结识了一位甘愿听我结结巴巴用德语说话的法语语伴,今后逐渐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
所以,第一学期的语言课,每次都能为脱水的我打上满满的鸡血。
图/第一学期的法语课
第一学期,我选了七门课程,我最后仅选择了五门课程进行考试。退考两门的原因,除了初来乍到的语言问题,还有自己的惰性。
德国在提供轻松的学术环境的同时,也助长了我的惰性。一门很感兴趣的课程,考试内容毫无重点地涵盖千页课件,不屑于死记硬背的我考前临阵脱逃,退订了考试。
如果让我说给新生选课点建议,我会说,永远比计划里多选一两门课,因为你最后一定会退订考试的。
考题太多、考时太短、题库未知、题型改革、备考不足、身体不适、知识面覆盖太广、题目涉及太深、没有中国小伙伴一起备考、中国前辈说不容易拿高分……可能是人难以逃避的惰性吧,当考试不是必须,人总能最后找到借口缴械脱逃。倒不如刚开始就留有逃跑余地,没有了这些逃兵还是能立于不败之地。
图/中国留学生围着助教问问题
第二学期我给自己安排了校内实习。别看是校内,德国留学的坑无处不在。
我们学校年冬季学期修改了一次培养方案,规定校内实习的内容必须和深入研究的专业方向相匹配。还给出了一张偌大的匹配矩阵表,一一标注什么专业方向允许进行哪几项实习内容。
在中国高校念书,一项政策颁布后,由上至下,会有班委向全班同学通报。在德国高校念书,没有班级的概念,更没有班委,这就害苦了大批不经常看学校网站的同学。
当时可以看见同学圈里哀鸿遍野,选择了不匹配的校内实习的同学只好退选,但错过了报名时间,只能下个学期再做校内实习。还有些学生更倒霉,喜欢的并且匹配的实习,仅在这个学期开放。这就意味着,他需要再等一年。
我最开始也是不知道这项新政的,然而运气不错,所选的校内实习正好匹配上了自己选择的专业课程。看来,在德国想要按时毕业,运气也少不了。
另一件充满戏剧化的事情,也是因为运气,加快了我毕业的步伐。
第二学期即将迎来尾声,我开始四处投简历寻找校外的企业实习。那段时间真是焦头烂额,一方面要应付校内的八门考试,一方面又需要撰写动机信四处投递简历。
德国职场是一个很看重关系的小社会,如果有相熟之人的引荐,入职几率是会大幅提升的。所以,那段时间,我见人就会打听实习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曾想到,在一个朋友的毕业派对上,杯盏交错之间,我得到了一份实习机会。这个故事也颇戏剧化,足以单独成文,这里先按下不表。
图/朋友的博士毕业派对
同样幸运的,还有我在第三学期顺利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项目。签完合同和保密协议,我就开始进行课题研究。
故事到这里为止,不论是朝夕不倦还是机缘巧合,我都一步步按照开学初制定的“两年计划”进行着我的学业。但是,自从我很幸运的得到这个项目课题后,一切都开始失控了。
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项目停滞不前,整个人都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当时觉得考试真的是太简单了,知识体系是已有的,只要认真复习就能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而一个项目,一切都未可知。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查遍论文,绞尽脑汁,还是得不到预期的答案。我像在黑暗中摸索着迷宫的出口,这一次,我没有地图。
好不容易想到一个解决方案,需要辅佐以实验加以研究。找到课题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商量实验方案,他却说需要我导师的审批。遂转头询问导师,他却告诉我他在瑞士参加培训,为期近半个月,让我待他回德后再共商实验方案。
他忘了说的是,因为落下了不少工作,他回德之后也许会很忙,没时间见我。还有,忙完之后,他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去度假,去休养生息的。
于是,对我而言,近两个月白白浪费了。
时间在步步紧逼,眼看论文的截止日期临近,我还在研究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导师倒是不着急,反倒给我一个宽心的解决办法,“没事儿的,我可以给你延期一个月。”
伴随着被拉长的截止日期的,还有人的惰性。望着多出来的一个月,我放慢了写论文的脚步,每日六点后就不再愿意读论文。
终于我顺利在截稿日期前完工。然而,我的导师,他,又,出差了。这次是意大利,参加一个学术报告。我发邮件问他我该怎么提交我的论文,他依旧是不着急,风淡云轻地告诉我,待他回来再帮我提交。
这下我知道了,合同上的那个截止日期,只是用来敦促学生努力工作的,对于导师,他们只是一堆无用的数字罢了。
图/技术自然类图书分馆
这次出差不太长,仅为期三天,我也用这个时间把论文又检查了几遍。其余的,我也想不到还能做什么。
哪知,一帆风顺永远只会出现在祝福语里。导师发现了我论文里一个大问题——文献引用不规范,甚至可以被定义为抄袭。当导师找到我的时候,我脑袋嗡的一下像爆炸了一样,无法思考。我从没想过抄袭,仅仅是不知道,原来在德国写文献综述是如此之严格。
于是,我又花费了一段时间,重写论文的第一章。继续提交。很好,这次导师没有出差。但是,参与答辩的教授,出差了。
等待。这是在德国最常见的一件小事。
耐心。这是在德国必须学会的重要品质。
同样的陈词滥调,依旧发生在了我的毕业论文上。圣诞节小长假后,导师休养生息,额外又请了半个月假。提交毕业论文后,教授公务繁忙,答辩在一个半月后举行。这无处不在的、难以避免的等待,直接让我延期了一个学期。
如果你希望按时毕业,你一定要像一名秘密特工一样提前获取你的导师、你的同事、你的教授的度假时间、出差安排、培训计划,然后像战场上灵活的工兵一样,当你在签订合同、商议方案、中期答辩、执行方案、提交论文、审核论文、尾期答辩时,八面玲珑地避开这些雷区。因为你唯一可控的,应该就只是你自己的时间了。
你可以提前半年找实习找项目,你也可以一天学习18小时不停歇,你也可以不度假地一门心思工作。但你没办法要求你的导师理解你迫切毕业的愿望,没法要求你的导师一天工作超过8小时,也没法拦住你的导师不去意大利培训不去瑞士开会不去奥地利滑雪不去法国的海岸晒太阳。
图/德国最高峰楚格峰滑雪场
当我毕业的那天,我将喜讯告诉我的好朋友。他祝福我的同时,一脸愁眉苦脑。我们几乎是同时找到毕业论文题目的,而如今,我毕业了,他却还没能正式注册这个题目。因为,他的导师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离开了学校。
于是,他就成了那个弃婴。
现在,他有两个选择。要么,等待研究所其他博士生接手这个项目,并且愿意辅导他;要么,另起炉灶,另谋课题,半年的一切成果作废。
我心里暗暗地想,导师度假,还是要好过导师离职啊。
(完)
(小编:ABCDV在这里祝贺原作者在德国顺利毕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也祝每一位留德华都能够早日完成学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