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童心“四有”好教师暨智贤悦读书社“童心拾贝”活动在连云港师专二附小“尚义堂”举行。来自“涓滴之流”组的老师代表围绕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的论文——《从游戏感到学习感的对接——游戏精神关照下儿童言语表达的教学探寻》与大家进行了研读分享。
童心分享:
研读论文,以读促悟
程敏慧老师从“解读论文”“分析结构”“探讨行文”“分享感受”四个层面分享了研读体会。解读研究的内容、研究的价值、研究的策略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结构,程老师从标题对称、逻辑紧密、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泛等角度探讨了行文。
赵淼淼老师指出该文选题立足儿童真实场域、理论支撑丰富表达逻辑、鲜活案例创造教学情境;郭根华老师则指出该篇论文围绕一个主问题,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诠释,既考虑课内,又考虑课外;既考虑班集体,又考虑到校园乃至社会环境;既考虑到现实媒介又考虑到网络媒介,让解决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化;
方海虹老师阅读时结合本论文的参考文献认为,这篇论文的侧重点在于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游戏化学习。本论文是作者借用“游戏感”“学习感”“游戏精神”这几个词,结合儿童语言表达的特点开展的探究;
陈晓、周卉、唐瑞欣等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交流了如何将游戏的理念和机制融入到具体学科中去。研读论文,老师们体会了收获的充实,感受到了科研对于教学的重大意义。
专家点评:
总结提升,促进成长
为了提高实效,活动特别邀请了市港城名师、童心“四有”好教师团队成员张小勤主任作为点评嘉宾,与老师们共享经验、共话成长。张小勤主任给予了“汇报形式上是升华的,每个人的成长是可见的”的评价。张主任肯定了每个人的表现并总结。精准、到位的点评,帮助老师们厘清了分享的思路,也指引了今后前进的方向。
延伸思考:
从“文本内在”走向“研究内在”
活动最后,教科室卞小利老师鼓励老师们要从“解读者”转变成“思考者”、从“学习者”转变成“研究者”、从“无心者”转变成“积累者”、从“感受者”转变成“联想者”。看到论文能思考,如果给我同样的主题,我能写出同样吸引人的题目吗?如果给我同样的主题,我能想到哪些可写的内容呢?要具备辩证思维,既能发现论文的可取之处也能找到改进之处。总结得多了,论文的主题就有了;要让理论指导实践,让科研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来源:苍梧晚报小记者
记者:穆海宁通讯员:卞小利王旭
总值班:涂丽丽编辑:梁红燕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