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上7:00,会院研会学术部在主教成功举办了学风建设活动。我校校友邓祎璐学姐和博士生牛煜皓学长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论文写作分享,使大家不仅对论文的框架逻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在确立选题和阅读文献方面收获了实用高效的经验建议。
第一部分论文写作分享
一、校友邓祎璐学姐分享
在分享会的第一阶段,邓祎璐学姐从论文写作要点、实证论文与案例论文区别以及两类优秀论文范文讲解等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分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晚的讲座内容吧。
论文写作要点
论文框架
范文讲解
实证研究范文:陈运森,邓祎璐,李哲.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财务报告问询函的证据[J].管理世界,,35(03):-.
案例研究范文:张新民,陈德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商业模式、价值共创与治理风险——基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36(05):74-86.
实证研究
标题
(1)富有新意:化用寓言故事
(2)简洁明了:采用主副标题(拟题没有思路时,可采用这种简单基本又清晰的形式)
摘要
(1)突出文章的创新之处
(2)简要论述文章研究发现
(3)结合实际政策导向,提高维度
引言
引言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内在逻辑。在创新与贡献部分,应同时论述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创新和贡献,并按照重要程度论述,先强调最主要的创新点。
制度背景、文献评述和理论分析
(1)制度背景部分
要深入了解研究话题所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从最开始到最新内容的变化情况,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框架。
(2)文件评述部分
不能仅简单罗列现有文献的内容,要有对已有文章总结性的论述与分析。论述前人研究的问题、目前未研究的问题,未研究的问题正是此篇论文准备研究的内容。
(3)理论分析部分
动笔之前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图,明确研究变量之间或研究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文章逻辑关系混乱。
从问题的正反两方面逻辑进行综合考虑和说明,能够使文章显得更有价值,突出研究的重要性。
要善于归纳总结,可以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要有总结性的话语,突出逻辑关键点。
要善于使用逻辑连接词,能够让老师或审稿人清晰了解论文的逻辑脉络。如在示例论文中,就用了两方面逻辑:一方面和另一方面,随后在论证其中一方面时有三类理由,采用了首先其次最后这种逻辑词,增加文章的逻辑感。
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清晰论述样本来源、样本区间和具体用的样本量等,体现数据的可靠性。
(2)研究模型
以理论为基础,不宜自己设置控制变量,而要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具体的模型和变量可参考经典文献等已有的研究。
实证检验
(1)描述性统计
了解论文的数据情况,观察数据的中值、均值、不同分组等有没有显著差异。
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判断数据是否存在问题。当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时,需要检查数据的严谨性。
(2)相关性检验
通过相关系数表初步判断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排除多重共线性等计量问题。
(3)回归结果
根据模型进行回归,并按照要求的格式来列示表格。通常应列示系数t值,样本量,R方,固定效应模型回归中是否控制了年度效应和行业效应等内容。
(4)稳健性检验(通用的稳健性检验方法)
变更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法;
变更样本的筛选方法:扩大或者缩小样本区间,是否剔除ST公司等;
解决内生性问题:倾向值匹配PSM、双重差分法DID、引入工具变量IV、Heckman两阶段回归等。
(5)进一步分析
如果文章只有主要部分会稍显单薄,可通过进一步分析、横截面检验或者机制检验等方式来扩展文章的横向维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在思考具体应该进行哪些进一步分析时,可参考前人研究这一类话题时所做的检验,也可以根据论文的逻辑来寻找其他影响因素。
小技巧:善于利用注释
正确运用注释,可以使文章更严谨,提高可读性。
适合作为注释的内容:放在正文中略显冗余但又很重要,可以更清晰地解释内容:如关键名词的意义,处理方法的具体处理过程等。
参考文献
注意参考文献格式的规范性,一旦出现格式错误,可能会给人以态度不严谨的印象。
案例研究
适合写案例研究的话题
1、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话题
2、难以用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出现新的典型案例
可从两个角度进行选题
从想研究的问题出发,寻找案例公司;
从想研究的公司出发,寻找此公司有待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即先确定写哪家公司,再去想具体写这家公司的哪一个方面。
在引言中可采用案例与研究话题相结合的论述方法,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在写论文时一定要有实质性的发现,避免“假、大、空”。要提出针对公司具体性的做法。
在结构上要有清晰的逻辑,层层递进,不要给读者东拼西凑之感。
清晰的图表对比能够使论述内容逻辑更清晰,增加论文的可读性。
在总结启示时,可从4个方面展开: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启示;对企业的启示;对投资者的启示;对市场中介机构的启示。
二、级硕博连读生
——牛煜皓学长分享
在此次分享会的第二阶段,由牛煜皓学长针对阅读文献和论文选题进行了相关分享。
为什么要读文献
(1)知道已有的研究范围
比如企业创新、企业并购、审计收费、分析师预测等研究范围
(2)了解最新研究的进展
如劳动力金融、文本分析等
(3)找到已有研究的不足
哪些话题已经有涉及,但是还有研究的空间;
哪些话题是新兴的,研究的人还很少。
读哪些文献
(1)细分领域的综述文献(比如JAE、JAE、HeandTian()创新等综述文献)
(2)最新的工作论文
由于论文发表时间通常比较长,很多学者会先把自己的论文初稿发表在SSRN平台上,我们在SSRN平台上的阅读到的论文内容通常更加新颖,更贴合现在的研究前沿。
(3)最新的国内外顶级期刊论文
国外的:JFJFERFSTARJARJAERASCAR
国内的: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会计研究金融研究审计研究
(4)自己研究选题的国内外已发表文献
通过研究与自己选题相关的文献,我们能够避免与其他论文“撞车”,能够借鉴其他论文的行文逻辑,能够学习其他学者的研究设计方法。
怎么阅读一篇文献
(1)可以采用LibbyBoxes法理清文献的核心概念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联
在LibbyBoxes法中,第一行为概念层面,第二行为实施层面,第三行为控制层面。学长主要给我们讲述了一篇文献中概念层面和实施层面中的“X”和“Y”的界定,学会了如何界定这几个变量,我们就基本学会了如何理清一篇文献的行文逻辑。
以之前学姐分享的文献为例,在概念层面:“X”为证券交易所的非正式监管,“Y”为公司的信息质量;在实施层面:“X”为问询函的数量,“Y”为盈余管理的程度。串联起来,这篇文献研究的就是证券交易所的非正式监管对公司信息质量的影响,其中,非正式监管的度量方式是证券交易所发出问询函的数量,信息质量的度量方式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
(2)将文献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提炼核心内容可以从what、why和how三个方面下手,以之前学姐分享的文献为例:
What是指文章的核心内容,即证券公司的问询函会不会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
Why是指文章的研究贡献,即能够丰富问询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补充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有相关的现实意义;
How是指文献中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
论文的话题选择方法
论文的话题选择来源主要包括文献和实践两个渠道:
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到之前的文献已经研究了哪些内容,有哪些内容还没有研究。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