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查找及阅读技巧

一·讲座转述

研究之道·写作之法

演讲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沈清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方向

目录概要:

1概念界定2学术能力,研究,写作的关系3研究之道的一些重要议题4写作之法的若干议题5学术能力的若干关键构成及议题6提升学术能力的若干途径7结语

开篇推荐了马正平先生的一系列写作书籍如《写作行为论》《写作文化论》等。

1概念界定

学术能力:独立系统的研究能力,内化于个体的能顺利有效的完成研究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和实践能力以及知识层面和经验层面的素养。原创性的学术感悟力,学术思维力和学术创造力的综合构成。具体包括批判性能力、阅读、写作、计算、解决问题、研究等获得新技能、同化新信息、建构新概念的能力。

2学术能力,研究,写作的关系

学术能力是认识研究之道的基础,是支撑写作能力的关键要素,写作是与学术能力、研究能力、研究思维和研究设计的有效性密切相关的活动。三者之间应实现良性循环。

3研究之道的一些重要议题

3.1研究者的品质

修养:正视自我不足,广博的学识,贯通的思维,谨慎的心态。目标:求真,体现民族精神,表达社会良知,为人类求道。角色:不应是现成知识的操纵者,而是独立思考的反思者,批判者,解密者。指认式的方法等于没有方法。

如傅山所言:做学问须“心正”“做人”为先。

贝弗里奇:有超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醉如痴的热衷于自己的工作,有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总是对问题提出疑问的习惯。喜欢并有能力长时间艰苦工作。有强烈的荣誉感。此外科学家常表现相互音乐才能,这与学科本身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有关。

3.2研究使命

注重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注重对实践的批判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探索。

科学研究把人类在科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得到的各种经验通过逻辑思维和设计及试验,得到一系列数据并通过分析这些看起开杂乱无章的数据,加以总结和归类,上升为理论或观点。通过论文把科学观点和结论传播开来,人们通过不断的总结前人的工作使得人类不断的进步。从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为了更好的预见人类行为的后果,也为了对灾难发出及时的警告。

3.3研究境界

在一定程度上,学术境界的层次和高低制约了学术品味和层次、学问能达的高度。

科学研究主要标志是诚实性和创新性,对知识和真理的无限追求以及对人类利益的关怀是治学者应具备的学术追求。

心系真理,不为他物所牵连,是治学者能跻身学术殿堂所需要的理想道德境界。

如曾国藩所言:“以文载道”“文道俱至”力探“大本大源”人的天资和才气根植于其“胸襟”“器识”。

3.4研究类型

纯学术研究范式。纯实践研究。跨界混合型研究或言“共同参与性研究”。

案例:刘晓晖重庆大学博士论文《诗境规划设计思想》

3.5研究方法

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才华,由于拙劣的方法可能被削弱甚至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贝弗里奇

一个科学与艺术之间颇有意思类比:诗人,作曲家或画家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创造才华且因他掌握了一种技术,运用这技术,他的创造才华得以表达。

实证论方法的目的是追求“真实性”;规范论则是追求“合理性”;形式化的方法是追求“简明性”。

4写作之法的若干议题

4.1写作的若干概念:如写作陷阱、思维、文化、哲学、美学、主体、原理·········

4.2写作心理:说服心理(舌战群儒)。说圆心理(自洽性和逻辑性)。待客心理(将最好的一面多多展示并将不好的一面展示并自我批评)。下棋心理(全局心理)

4.3写作特征:

1实践性: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广义的写作活动,真正意义的实践和写作一样是生命的创作。

2研究性:摒弃纯诉诸而是思考伴随研究。

3主体素质决定性:主体的人格、修养、胸襟、境界、信息储备决定写作的方向、过程、结果。

4思维性:广义写作思维美学,言之有物:拓境思维-深化与超越;言之有文: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言之有理:路径思维-分析与综合;颜值得体:策略思维-协调与对抗;言之有序:行文思维-渐进与平列。

5选择性。

6探险性:写作中伴随着整个人类文化、想法的自由传播、迁移、消失和重现。

此处讲者推荐艾柯书籍《Howtowriteathesis》—UMBERTOECO并讲述书中作者一次灵感捕获的轶事。

4.4写作类型:

马正平先生提出的1构思写作:按计划推进伴随着行文约束或盲目与焦灼,贫乏和呆板。

2非构思写作:用一整套思维控制性生成文章,及语言的自觉化生长。

而往往更多的实践是二者的融合。不断写著并不断利用“文字自我修正与完善系统”修改。

5学术能力的若干关键构成及议题

徐杰舜把学术能力概括为十种:学术感悟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参与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提炼能力、概括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肖川又将学术能力归结为: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的能力,提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对学术前沿的敏感能力。

1观察力和敏感度:此处讲者举了很多生活实地感受后立题的例子并指出立题要先荡开后缩回:如根据游地的现象总结归纳命题:“游客童心释放的环境诱因表现与地区差异。”游览上海泰晤士小镇的两个时钟又提出了“中外城市时间意识与时间环境研究”

2学术研究能力二归纳提炼。

3学术研究能力三辨伪及检索。

4学术研究能力四发现问题解释意识。

6提升学术能力的若干途径

6.1学术态度

态度决定着机遇。如无论何种格式要使论文有让人批注的余地。态度的极致性:蔡永洁,一句话看三遍改三遍,一个段落看三遍改三遍,一页文字看三遍改三遍,一篇文章写好看三遍改三遍,最后用了四个月专门修改语言。

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写论文既要有“专业激情主义”又要会“形意拳遇敌好似火烧身”```````````

6.1学术态度

形而上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金字塔式知识结构。守而不僵、新而不流、天下万般皆为我用。

自然批判的学习也至关重要,像歌德所言“生来为看,一定要审视”。教育的六个层次: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当中评价即包含一种批判性。

6.2完型意识与完型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感知客观对象时,并不能全部接受其刺激所得的映象,总是有选择的感知主体部分。人基于完型压强下使感知到的不完满的形状平衡化的一种趋向。

完型意识就基于对所见对象的一种本能兼自动化的鉴评时,自然萌生的改正对象错误,完善对象至理想的思维习惯、反应能力和行动取向。

完型意识与创造性:人类创造性的心理机制常常实现于格式塔的完型之中。

6.3论文题目的考虑要点

尽量用新词

尽量用老词汇的重新组合,或引入新元素。

热点如:《基于ssm-es-gis的城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分析及建构研究》,《从GDP到HDI:低碳发展研究剖析与展望》。《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

研究方法的信息:避免论文文科化,实现理科工科美学的结合。

呼吸理论:随时学、随事学、随人学。胡适曾言“做学问要在不可置疑处质疑。”

7结语

青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学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增加输出,输入强度

梳理编辑知识或技巧旨在督促自己系统的学习,素材和资料来自网络文章及课程,如有争议联系删除。

二·文献网站

中外数据库

科研文献查阅览占据学习时间比例常常能达到一半因此有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查找、筛选并阅读文献至关重要。以下资料大多整理自网络视频,仅做学习。

文献检索常用的方法有1常规检索:即用题目、作者、时间等线索在检索工具中查找。2浏览检索: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的日常浏览。3追溯检索:根据已有的文章的参考文献延伸。

中文文献检索工具

1中国知网2维普资讯3万方数据库4超星读秀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6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7雕龙网络版8晚清明国大报库9大成故纸堆10cadal数字图书馆11空愁士的博客

有很多质量不错的老地图

12中国国家图书馆13酷米图书馆

费用较低的数据库,相当于数据库中的淘宝,目前暂停使用中,不知道日后是否有机会再次开通,可适当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jq/1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