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抗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80504/6213643.html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24岁博士毕业,26岁成为中山大学副教授。在媒体的报道下,陈逸伦火了,如今28岁的他正带着多名与自己同龄,甚至年长的研究生,围绕“台风”开展研究。从公开报道可以看到,陈逸伦在博士毕业两年后被聘副教授,迅速渡过了普通“青椒”(青年教师)漫长的成长过程。上游新闻浏览网络发现,随着近年来高校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不少在学术上有着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在很短时间内拿到了副教授甚至教授职称。陈逸伦:少年班时曾两门重修“如果你在某一领域特别有想法(例如气象元宇宙)我也可以跟着你做!”陈逸伦个人主页上的招生语,尽显95后导师的开放活泼。目前,陈逸伦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上发文20余篇。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广东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等荣誉。年,陈逸伦生于陕西西安,15岁时,他考上中国科大少年班。但开学时的英语分班考试,陈逸伦成绩排名靠后,后来在期末考试时,甚至有两门课重修。巨大的落差感包围了他,甚至一度在网游里找存在感。陈逸伦与学生K歌。极目新闻中科大的傅云飞教授是陈逸伦走进大气科学的领路人。他早早发现了陈逸伦的编程天赋,研一时,傅云飞交给了陈逸伦一个颇具难度的任务。用编程的方法,从海量卫星资料中识别出“雨团”。没想到仅过3天,陈逸伦就编完了程序,这让傅云飞刮目相看。基于此,他们提出了,几何形态与物理特性相结合的卫星遥感雨团识别技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此后他还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获得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年4月,陈逸伦获批副教授、硕导资格。“台风圈”是陈逸伦做博士后时的导师、中山大学教授黎伟标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gs/2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