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风化雨,烛照未来。年来,一代代兰大人扎根西部、报效祖国,为人师表、潜心育人,把毕生心血和智慧献给了西部的教育科技事业,献给了祖国的立德树人使命。为表彰他们对兰州大学的特殊贡献,进一步传承弘扬老一辈兰大人扎根西部、奉献教育的坚守奋斗精神,兰州大学授予任继周、李吉均、胡之德、杨正、杨建新、郑荣梁、林家英、许自诚、曹和洵、康笃伦、刘树田、张照珂、陈长和、张致祥等老先生们“坚守奋斗杰出贡献奖”。
今天,小兰再次带你走进这14位教授,感悟老一辈兰大人的初心和使命。
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名誉院长。
任继周院士是我国现代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我国率先开展了高山草原定位研究,建立了一整套高山草原改良利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措施;研究提出了草原季节畜牧业理论;创立了草原的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建立了草地农业系统的理论,并在我国黄土高原、云贵高原、西南岩溶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区等成功实践。在我国最早开展了草坪运动场、高尔夫球场的建植与管理研究。建立了草业科学的学科框架,创建了四门主干课程。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科协第六届委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至第四届委员,国际人与生物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委员等。曾参加年全国科学大会,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优秀农业科学工作者,第一届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改革开放40年陇原骄子、“最美奋斗者”等荣誉。
李吉均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名誉院长。
李吉均院士年南京大学毕业后来校攻读研究生,从教60余年,对我国地理学教育与学科建设发展贡献巨大,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地学人才,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地理学领域研究的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其中3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具有西部特色的青藏高原冰川、黄河起源、季风与黄土和青藏高原隆升等方面提出许多原创性理论。关心国家建设,对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献计献策,曾提出建设纵贯青藏高原的西部大十字铁路和西部水资源科学利用等观点。曾任国家教育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地理组召集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甘肃省教书育人奖等多项奖励。
胡之德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年3月至年4月任兰州大学校长。
胡之德教授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同年获得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0年代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中央组织部授予的“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奖”,近四年来(-)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是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和教育家。五十余年来,他扎根西北,无私奉献,穷自己的毕生精力,致力于化学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桃李遍天下,为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胡之德教授领导的科学研究小组,在分离科学、微波流动注射、高效毛细管电泳、文物的鉴别与保护、重要活性组分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化学信息学等领域内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卓越的创造性成就。胡之德教授为人高风亮节,德高望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深受大家的敬仰和爱戴,是一位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杨正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杨正教授致力于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科研及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首次在国内成功研究MnBi合金、软磁铁氧体磁芯及垂直磁记录磁头用热压铁氧体和热等静压铁氧体材料。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及化工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首届科学大会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最为看重的和最享受的是在兰大传道授业。数十年如一日躬身杏坛,以博学笃行、求实创新的师德风范濡染了一代又一代兰大学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优秀专家。如今年至耄耋,奋斗锐气依然不减;格致楼里,师徒孙曾玄,五世同堂,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杨建新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杨建新教授学在兰大,教在兰大,起于兰大,亦守于兰大,坚守在兰大,奉献在兰大。他是兰州大学民族学学科的奠基人,推动了兰州大学民族学从无到有,而今发展为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之完整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他治史六十载,成果丰硕,主持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提出“各民族共创中华”等创新性观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共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桃李满天下,是兰州大学文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在人才培养方面倾尽心血,不遗余力,培养的博士、硕士在民族地区各行各业发挥着骨干、引领作用。
郑荣梁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任兰州大学生物系主任、兰州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主任。
从事自由基与细胞癌变的关系、DNA损伤和快速修复等研究。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专著13本,科普书2本,专利2个。
郑荣梁教授出生于江南水乡,毕业于北大的青年才俊,踏入兰大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兰大生命科学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了一起,面对艰苦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的磨难,他身体力行带领师生改善科研条件,创办兰州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同时从未放弃穷究生命之美。作为我国自由基生命科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兰大坚守奋斗63年,担任生物系主任8年,桃李满天下;在自由基与细胞癌变关系的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两次、欧盟DeBio-CCRF抗癌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如今虽已88岁高龄,但仍坚持每天跟踪国内外最新科研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