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学术论文SCI迷信中国经济网

当美国人创办SCI科学引文索引时,一定没有想到大洋彼岸的中国学术界会对这个指标体系产生“迷信”般的高度崇拜。无论是学术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还是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中国学术界几乎都要看SCI。科技创新出现了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问题,导致社会各界对破除论文“SCI至上”、优化学术生态的呼声十分强烈。

最近,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提出今后将淡化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比如,在项目评审、人才评价中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改为实行代表作评价;在职称(职务)评聘中,不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判断的直接依据等。这显然有利于引导高校教育和科研回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正轨上,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

SCI是美国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它只是一个分类数据库,就如同图书馆内的图书分类卡片,通过统计论文的研究领域、方向、被引用频次,为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SCI论文相关指标直接用于科研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SCI的本质是文献索引系统,并非评价系统,不能把SCI论文简单等同于高水平论文。二是SCI论文引用次数反映的是论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gs/2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