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ldquo5Grdqu

摘要:随着中央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写入“十四五”规划,媒体融合进入朝纵深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三大中央主流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5G、AI等多种媒介技术的叠加运用对媒体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5G技术目前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有两个特征,即传播渠道平台化与内容形态视觉化。从这两大特征出发,未来媒体融合的发展将持续深化,呈现出技术融合、跨界融合、时空融合这三大趋势,这表明人机共生、万物互联的智媒时代即将到来。

关键词:“5G+”;媒体融合;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9--03

一、引言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5G的出现以全新的网络架构开启了媒体融合领域的新传播图景。媒体融合发展在技术创新的影响下日新月异,在5G技术带动下以5G、AI、物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为内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成为媒体融合的新动能。学者高钢曾指出,媒体融合的本质是技术融合、人人融合、媒体与社会融合,其中技术融合是整个媒体生态系统融合的基础和根基[1]。因此,在“5G+”技术赋能下的媒介传播新时代研究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5G技术可用性的成熟和升级,5G技术将成为推动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而媒体融合也势必将在5G技术的影响下出现新趋势。本文的研究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三大中央主流媒体对于5G技术的应用为例,以此分析5G、AI等多种媒介技术的叠加运用对媒体深度融合的影响。

二、“5G+”技术背景下的媒体融合现状

(一)三大中央主流媒体的“5G+”报道实践

众所周知,我国三大中央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着省、市、县级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顶级内容优势、技术优势和资金支持,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上遥遥领先,在5G技术的应用上也有地市级媒体难以具备的优势条件,能很快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故而,要分析研究“5G+”技术目前的实践应用,主要以这三大媒体为研究对象。

年6月,国家工信部颁布5G商用牌照后,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上述三大媒体也很快尝试应用5G技术。人民日报率先在年全国两会期间采用“5G+VR”技术进行全景直播,并与中国联通合作,在单位办公区布设5G基站;新华社也在全国两会期间运用“5G+AI”技术进行直播报道,并依靠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进行各省市连线直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全国两会期间更是基于“5G+4K/8K+AI”技术打造了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APP——央视频[2]。随后在中央主流媒体的带领下,各省级地方主流媒体也纷纷开始尝试应用5G技术进行实时播报。

年的全国两会,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在线需求,使5G技术成为各大媒体的标配,其被广泛运用到两会以及后续报道的各个环节。例如人民日报通过5G技术与全国人民对话,打造云连线系列节目;新华社采用全息成像技术和5G快传技术传输现场信号,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实现了VR视角下的°4K全景高清慢直播。年全国两会的媒体报道,仍然以内嵌图片、视频的文字报道为主,在融合报道中常见的报道形式仍以H5、VR/AR/MR、Vlog等为主,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形式并不常见,而是5G技术升级带来的“5G+”技术融合产生了“5G+4K”“5G+8K”“5G+XR+AI”等创新融合形式。5G网络的千兆级超高带宽与毫秒级低延时为各类媒介技术的强强联合提供了可能,真正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云连线、慢直播和沉浸式传播。

总的来说,媒体在5G时代开始寻求“AI+新内容”,结合PGC、0GC和UGC,朝A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发展,传播内容趋向超高清视频与高速率传播。随着5G移动基站的不断建设,5G商用化逐渐落地,新闻业对5G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运用不断完善。主流媒体借助5G网络的传播优势实现了“内容+技术”的充分融合,为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带来了机遇。

(二)传媒行业运用5G技术的趋势分析

从上述三大央媒的“5G+”报道实践可见,传媒行业将5G技术运用在媒体报道的趋势大致如下:

第一,传播渠道平台化:平台型媒体涌现。平台型媒体是指既有媒体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有面向用户平台特有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3]。目前我国新媒体平台化发展趋于普遍,平台型媒体数量众多,既包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sxgs/19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