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01.总第65期
德育与管理·DEYUYUGUANLI
“三全育人”视角下的研究生价值引领课程模式初探/马晗瑞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李纯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杜琼,王业祥
小学阶段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和可行路径研究——以张家口市区小学为例/马轶男,李奕斯扬,王晓霞
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的中职德育OO教学研究/严小云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与帮扶途径研究/焦云娜,宋艺文
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首都体育学院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李婕,商雪松,赵宪志,秦强
建立三重机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左晓荣
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中职德育OO教学路径探究/魏宝珠
语文课堂·YUWENKETANG
01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研究/周美观
03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小说选文特点探析/闫述辉,刘月香
06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以“遨游汉字王国”教学为例/李筱静
08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策略探微/雷天兰
诗意语文?激荡童心/周婕
03小学语文“伙伴学研”合作教学实践研究/马建琴
03家校合作开展留守儿童阅读活动的探究/龙献完
数学探究·SHUXUETANJIU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苏文倩,邓方安
高校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方式探讨/杨坤
01初中数学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探究/王传碧
学科综合·XUEKEZONGHE
03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宋丽华
05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道德两难法”的运用策略探讨/胡国仙
07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研究/刘洋,李俊,阙才英,孙誉轩,桑珍雷
09融合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学科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李海峰
导学案对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研究/赵春梅
运用情境教学助力初中化学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为例/罗福标
高考复习中任务阅读法的实践及反思/秦雅
依托小农田建设,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基于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陈湘婷
谈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路径/樊小梅
大数据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运用研究/王琛瑜
数据分析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以《Excel表格数据图形化》教学设计为例/陈洪伯
指向劳动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刍议/翟爱勇
基于R语言对山东某市高三学习成绩的分析研究/李安
艺术素质测评下初中音乐课程评价的实施/何伟
07职校开展走班制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姚海冰
07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体育+语文融合”教学研究——以高年段《为运动健儿加油》的实施为例/吕靓雯
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学历案应用设计——以《做一道拿手“菜”》为例/陈雪晖
幼教特教·YOUJIAOTEJIAO
探索农场感受自然奥秘——以制作棉花被为例/郭佩青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双主体联动的路径研究/高士乘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认知训练对ADHD儿童的干预研究/李莲
通过“动态体验”激发幼儿潜能——以探索苦柑为例/王平平
信息媒体辅助教学,智慧课堂灵动出彩——幼儿教育创新路径的探究及收获/丁建怡
“无边界学习”课程给成长无限可能/叶牡丹
09幼儿园活动区游戏计划板的合理设计与有效操作/连紫云
专业领航·ZHUANYELINGHANG
09区域植根性要求下医学高校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讨/张绍虎
中职学校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问题及其对策探讨/王英
“问题链·导学法”在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李杰
技能竞赛资源转化探析——以中职组制冷赛项为例/刘孟奇
10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与一体化教学研究/毛芬花
10校企协同的国产数据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马梦楠,钱育蓉,张文东
基于短视频与移动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何晓冰,田生伟,鲍淑梅
骨科规范化培训中的CDIO教学模式探索/张晨,李苗,崔毅鹏,宋金辉,杨佩
11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视域的书法教学改革/杨曙光,徐晓燕
11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程慧霞
浅谈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化学的今天与明天”为例/余海燕,王娜,王若尘
专业认证视域下教育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例/蒋小丽
10虚拟仿真技术在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以财会商圈为例/王雅妮
1大学商务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综合运用研究/陈淑珍
1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于玲,牛芳琳,周城旭
17高职口腔组织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肖峥嵘
《教师》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旬刊),系CNKI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龙源国际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6–∕G,国际标准刊号:ISSN-10X,邮发代号:-,广告许可证号:琼工商广字号。
《教师》杂志主要展示中等、高等教育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优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旨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服务国家科学文化建设的需要。
《教师》知网版字符起发,现最快安排1年1月刊期。可少量加急,详情私聊(夏老师)
发表选题有较强针对性、理论上有深度或前瞻性、内容翔实的名篇佳作。发表名家名作,或以主题沙龙的形式,邀请名家就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德育、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文章。发表高校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文章。发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信息等学科文章。发表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发表教师职业规划、发展方面的学术论文。发表高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文章。从局长视角、以学术论文的形式谈教育领域中的问题与对策。校长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谈治校的作法、经验与体会。发表教研员或学校在教研、教改方面学术性强的文章。对名家名作或有影响的新人新作进行有理有据的学术评介。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推介全国各地优秀学校。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推介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发表优秀的书法、美术等方面作品。来稿要求所有来稿,除示范学校、学科之星、艺术鉴赏几个栏目外,其余栏目稿件从内容到形式均须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来稿须具备创新性、科学性以及可读性,并且主题明确,资料翔实,层次清晰,未公开发表。文章借鉴率不得超过0%,作者对文稿的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并声明未一稿多投。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必须来函声明。
1.标题:一般不超过0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作者姓名(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为主语,可用“文章”),客观概述文章提要,一般不超过00字。
.关键词:能反映文章主体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8个,中间用分号相隔。
5.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赞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没有基金项目的话,此项不要写)
6.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现供职单位全称,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正文:除卷首语、示范学校、学科之星、艺术鉴赏外,其余栏目文章以-8字符为宜(以每版字符计,版起发,整版递增),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引用要规范,数据要准确。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数量应该和论文的信息量成正比,一般5-10个。
(1)专著格式:陈朝阳,王克忠.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期刊文章格式:吕文良.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政策选择[J].社科纵横,,(5).
(3)报纸文章格式:丁士修.建筑工程管理[N].建设日报,-1-(11).
9.注释: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置于页脚。(没有注释的话,此项可不写)
来稿要素及各式要求1.来稿应具有正式出版物的发表水平,不含法律禁止出版、传播或者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各项内容,没有多字、错字、别字等错误,排版规范。
.来稿必须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图表清晰。全文不能少于字符,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除示范学校、学科之星、艺术鉴赏外,其余栏目文章以-8字符为宜(以每版字符计,版起发,整版递增)。
3.所有来稿须要素齐全(按以下顺序):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编、摘要(-00字符)、关键词(3-5个),正文以及参考文献。
.稿件必须附有作者简介,内容为: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称或者学历、主要研究方向。
5.如属基金资助或其他资助项目,请在文稿末注明(包括项目批准号)。若无基金项目,此项可不写。
6.所投稿件需要保证文章的独立性,署名排序无争议。
7.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8.请在稿件顶部注明详细通讯地址和作者联系电话。
9.本刊已全文收录于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龙源期刊网,并授权网络合作方使用本刊稿件。
10.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不退,请自留备份。
11.《教师》杂志所载文章观点,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杂志社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附:稿件格式模版题目(居中)(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所在省市邮编)
摘要: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是对整篇文章的简要概述,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00字符为宜。撰写时应紧紧围绕原文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论证进行概括的提炼,其结构内容应该由论题、观点、方法、结论、其他等构成(重点是论题、观点和结论)。
撰写摘要十不准:(1)不准以作者本人作主语;
()不准介绍常识性的知识;
(3)不能重复引言中的话;
()不准重复标题的内容;
(5)不能作评价性的解释,尤其是不能做自我评价;
(6)不能出现引文;
(7)不能分段;
(8)不能出现简写;
(9)不容赘言,不使用不必要的文学修饰;
(10)不使用特殊字符、图表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能列举例证。
关键词:关键词是能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3-5个,最多不超过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