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画蛇添足。
这一成语出自唐代张延远的《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
由此可见,只关键睛才能使所画之龙绘声绘色、一飞冲天。
而对一篇学术论文而言,摘要就是其“眼睛”和“灵魂”,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处。规范的摘要编撰,是学术论文前置部分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求。
但在现实中,实在能依照规范要求来编撰摘要的论文不是许多。某编辑部对收稿剖析发现:没有编撰摘要的论文占30%,尽管70%的来稿有摘要,但基本上都含有概要的成分,实在符合摘要编撰要求的寥寥无几。
因而,对广阔研讨生来说,弄清什么是摘要,摘要与概要有何差异,以及如何规范地编撰摘要,都是必需求搞清楚的基本问题。
摘要概念的正确解读学术论文的作者要编撰好摘要,首先对什么是“摘要”,应有一个正确了解和深刻知道。
简略来说,摘要,就是作者对学术论文的中心内容,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简略陈说。
一般而言,除论文摘编的文献外,所有学术论文都应该编撰摘要。
学术论文的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读者不用阅览学术论文全文,通过摘要就能取得学术论文的中心信息。
为完成这一意图,论文摘要应阐明论文研讨的首要意图、试验办法、得出效果和最终理论等,而重点是效果和定论。
简而言之,摘要应含有论文完全的信息,既有数据,又有剖析,还有定论,是一篇相对完好的短文。
详细来说,学术论文摘要的内容应包括与学术论文等量的首要信息,客观地向读者介绍学术论文的理论精华。
读者通过阅览摘要,就能够确认是否要阅览学术论文全文,或者阅览学术论文的哪一部分内容。
同时,学术论文的摘要也可被文摘等二次文献所选用,使更多的读者及时了解最近、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科研效果。
按摘要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大致有如下3种类型。
(一)报导性摘要
报导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规模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
报导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意图、办法及首要效果与定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讨的创新之处。
学术性期刊(或论文集)多选用报导性摘要,以“摘录关键”的方式,报导出作者的首要研讨效果和比较完好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篇幅以字左右为宜。
(二)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效果的性质和水平的摘要,其意图是使读者对该研讨的首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么作业)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
一般适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以及技能性期刊等只概括地介绍论文的论题,使读者对论文的首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篇幅以字左右为宜。
(三)报导-指示性摘要
报导-指示性摘要是以报导性摘要的方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方式表达。篇幅以~字为宜。
摘要与概要的差异辨析现在,国内发行的学术期刊,在摘要的标示规范上并不一致,导致许多研讨生编撰论文有的标示“摘要”,有的则标示成“概要”。
学术论文的“摘要”与“概要”有本质的差异:论文摘要既能够独立运用,也能够作为引文引证,这是与概要差异的关键所在。
二者的不同,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摘要与概要的内容意图不同
学术论文摘要是对该文献的中心内容,进行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客观表述,独立性和自含性十分鲜明。
摘要的首要意图是使读者通过阅览摘要,就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理论效果、相关学科学术理论前沿,还能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选用,以及供其他作者引证。
与摘要不同的是,概要所包括的首要内容是对文章内容进行介绍、点评,有的是对作者的生平、创造布景的介绍、注释原文、注释版别流变等。
概要的首要意图在于介绍论文的基本内容、社会效果、学术或实践价值,对文献进行综合点评。
一般而言,概要是以向读者介绍、宣扬和推荐相关读物为首要意图,尤其以书本为首要对象。
(二)摘要与概要编撰的主体不同
摘要一般由学术论文的作者来编撰,其编撰主体具有自我性,能够实在、客观、精确、完好地反映被摘要论文的宗旨,浓缩了被摘要论文的中心思维,因而,摘要的编撰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比如,作者不该该也不能够对自己的论文,进行片面而片面的点评,更不能言过其实,说自己的研讨效果“已到达国内(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某项技能空白”等等。这样明显与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相违反。
而概要的编撰,一般由期刊杂志编辑部的编辑来完成,即编辑根据个人对学术论文的理解和偏好,编撰被刊用的学术论文的概要,因而,学术论文的概要也就带有必定的片面成分。
(三)摘要与概要的技能处理不一
在技能处理上,摘要和概要的处理方式也存在较大的距离。
如:GB—87《科学技能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规定,学术论文的摘要的字数一般在?字之间(外文摘要不宜超越个实词),而学术论文的概要却没有规定详细的数字,但一般要多于摘要的文字。
再如:学术论文摘要编列比较固定,其方位在作者项和关键词之间;而学术论文的概要的编列则比较灵活,其方位能够放在书舌、封二、封底或其他方位。
摘要编撰的15条技能规范摘要是对学术论文的中心思维或新理论、新观点的集中论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独立性和自含性,对书面语言的表达组合要求很高。
因而,为编撰高质量的论文摘要,作者能够从以下15个方面入手。
(1)正确理解和掌握学术论文摘要的内涵,解决对学术论文摘要的认知问题,即既不是对学术论文的内容进行介绍和点评,也不是对作者生平、创造布景的宣扬,而是作者对自己编撰的学术论文所做出的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的“简略陈说”。
(2)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组织。语句之间要上下连接,互相照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略。
(3)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客观编撰,主张选用“对……进行了研讨”“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叙办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该运用“本文”“该文”“作者”等词语作为主语。
(4)学术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在?字之间;外文摘要一般不超越与中文摘要等量的实词,且应根据中文摘要的内容编撰。
(5)摘要应包括研讨的问题、研讨办法和研讨定论,这些内容来源于论文,但又不是论文提纲或关键的简略复制、叠加,而是通过加工、再结构化的进程提炼而成。
(6)要选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缩略语、代号、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
(7)不介绍在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
(8)不得简略地重复论文篇名中现已表述过的信息,不对题名进行注解。
(9)尽量不运用表格、图形和化学结构式,也不要运用正文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
(10)不运用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假如确有必要缩写,那么在摘要中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阐明。
(11)学术论文摘要的内容,一般选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和小于正文1号的字号。“摘要”2字选用黑体标识,关键词3个字用黑体标识
(12)摘要一般不分阶段,不作不置可否的定论,避免运用套话,内容应详细,要细化到论文的关键性内容。比如“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取得了几点有利的定论”等,均是不详细的表现。应直截了当论说首要内容,如经研讨证实,此试验的意图等等。
(13)不出现比如“本文对什么问题作了独到见解”“到达国内(世界)领先水平”等自我论说性的言语。
(14)英文摘要的时态通常用一般过去时描绘所做的作业,用一般现在时叙述所得的效果和定论。英文摘要应尽量用短句和简略句,用短语而不是从句润饰名词。尤为重要的是专业词汇需求正确的英文表达。
(15)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别人已出书的著作。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